- 范芳;李英华;张普洪;李园;李莉;骆蓉;聂雪琼;王素芳;张刚;王兰兰;石名菲;
目的 了解城乡居民盐与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东中西6省随机抽取5453名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408份,其中,男性2637人,占48.8%,女性2771人,占51.2%。居民对成人的食盐每日推荐摄入量、低钠盐和盐的营养标签的知晓率分别为22.3%、30.6%和43.1%。食盐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少吃盐不会没力气和愿意少放盐的态度认同率分别为76.2%、28.3%和81.9%;使用低钠盐、1周内至少有1 d食用腌制食品、1周内至少有1 d食用含盐零食、外出就餐和要求餐馆少放盐的比例分别为10.4%、39.8%、8.2%、79.4%和17.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城乡的公众知识知晓率、态度认同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低钠盐使用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居民低钠盐的使用率,女性高于男性,OR值为1.345(95%CI:1.115~1.623);农村居民低于城市居民,OR值为0.651(95%CI:0.532~0.796)。文化程度以小学为参照,初中和高中及以上者低钠盐的使用率较高,OR值分别为4.332(95%CI:3.082~6.089)和13.349(95%CI:9.505~18.747)。结论 我国居民呈现减盐知识知晓率低、减盐态度认同率高和减盐正向行为持有率低的特点,推进减盐工作任重道远。
2022年11期 v.38 963-967+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0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聪颖;耳玉亮;叶鹏鹏;刘韫宁;由金玲;王薇;段蕾蕾;
目的 描述2020年全国老年人伤害死亡流行特征,为开展伤害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全国死因监测系统老年人伤害死亡资料,采用ICD-10进行编码分类,使用死亡率、死因构成比等指标分析老年人伤害死亡流行特征。结果 2020年我国老年人伤害粗死亡率为114.01/10万。老年男性伤害死亡率(132.99/10万)高于女性(96.40/1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50.56/10万~606.48/10万),伤害死亡水平农村(136.99/10万)高于城市(80.33/10万),西部地区(119.31/10万)高于中部地区(118.13/10万),东部地区(108.57/10万)最低。跌倒(39.34%)、道路交通伤害(22.35%)、自杀(13.71%)是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前3位原因。结论 我国老年人伤害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年龄组、性别、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老年人伤害死亡率。
2022年11期 v.38 968-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635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冯雯婷;古荭欢;靳雪征;
目的 从政策扩散的视角出发,对我国36个省会及以上城市出台全面无烟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推动更多城市及全国层面出台全面无烟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以我国36个省会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并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的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我国36个省会及以上城市中,已有13个城市出台了全面无烟政策。重大活动、社会舆论、政策基础和烟草行业影响对样本城市出台公共场所全面无烟政策产生显著影响,OR值分别为6.919、2.242、1.853、0.797,即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城市若举办重大活动、控烟的新闻报道越多、控烟政策基础越好,则越有可能出台全面无烟政策,而城市对烟草的经济依赖程度越高,出台全面无烟政策的可能性越小。结论 地方政府是否出台全面无烟政策主要考虑地方具体情况和地方实际需求,包括城市国际形象、社会舆论热度、控烟政策基础和当地烟草行业的经济贡献。中央政策压力和周边城市的政策示范效应有待进一步加强。
2022年11期 v.38 973-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霖;贾菡蕊;黄依璐;陈思锟;路新源;张雅宣;张立强;魏晓敏;金伟;余金明;
目的 了解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与安徽省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现状,探究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方法 2021年10—12月在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与安徽省对58家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省级健康促进中心、85家医院、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所有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电子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他们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012份。三省一市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为(82.93±13.61)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省份、机构类型、职称、月基本工资、当地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现状、当地民众健康素养为健康教育工作者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三省一市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较高,增加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晋升机会,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工资待遇与增加健康教育服务的购买量或许是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满意度的方法。
2022年11期 v.38 978-984+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史梦薇;王优;熊树林;赵高明;程刚;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的父母教养方式、黑暗人格、主观社会地位和抑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短式黑暗三联征量表和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问卷对96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主观社会地位显著相关(r=-0.306,0.224,P均<0.001),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黑暗人格、抑郁、主观社会地位显著相关(r=0.288,0.346,-0.084,P均<0.01)。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标为:χ~2/df=3.361,RMSEA=0.049,CFI=0.950,TLI=0.940,SRMR=0.066。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之间中介路径显著:消极父母教养方式→黑暗人格→SSS→抑郁(中介效应值-0.018),95%的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结论 大学新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不仅直接预测其抑郁水平,而且通过黑暗人格和主观社会地位间接预测抑郁水平。
2022年11期 v.38 985-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96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金懿;刘诗迪;王旭;李阳美;俞丽丽;雷迅;范尧;
目的 探讨产前抑郁在孕期运动与分娩恐惧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中文版孕期身体活动问卷(PPAQ)、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分娩态度问卷(CAQ)对845例孕中晚期孕妇进行调查,运用R version 4.0.5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分析三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孕妇运动达标率为40.7%,抑郁阳性率为6.5%,分娩恐惧发生率为58.3%。孕中期孕妇中孕期运动和产前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点估计=-0.109,P=0.028),产前抑郁和分娩恐惧呈显著正相关(点估计=0.746,P<0.001),产前抑郁在孕期运动和分娩恐惧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点估计=-0.081,P=0.031);而孕晚期孕妇中孕期运动与产前抑郁和分娩恐惧之间的直接效应均不显著(P>0.05),产前抑郁和分娩恐惧呈显著正相关(点估计=0.792,P<0.001),产前抑郁在孕期运动和分娩恐惧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点估计=-0.016,P=0.472)。结论 孕中期孕妇中,产前抑郁在运动与分娩恐惧之间起中介作用,妊娠期妇女可通过增加运动的方式减少抑郁的发生率,进而减少对分娩恐惧的关注,改善分娩体验。
2022年11期 v.38 990-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83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谢丽香;雷善言;杨芳;
目的 基于知识图谱对国内老年健康素养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为我国健康教育领域健康素养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基于CNKI、万方数据、维普期刊数据库,使用NoteExpress分析文献的时序分布,采用CiteSpace软件从作者及其合作关系、研究机构、高频关键词及研究热点等角度对老年健康素养领域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知识图谱并梳理研究脉络。结果 老年健康素养的研究在过去的10年期间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来看,形成2个比较明显的聚类,但机构间缺乏学术交流;从研究热点前沿和研究分析,较热的关键词为健康素养(频次为177)、老年人(频次为89)、影响因素(频次为41)、健康教育(频次为15);关键词聚类分析研究主题主要为老年人、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各聚类研究内容之间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2010—2015年期间,突现词为现状调查、高血压、老年患者、养老机构,2015—2017突现词为糖尿病、认知功能,2017—2021年突现词为健康教育、依从性、老年。结论 知识图谱直观可视化地展示了老年健康素养的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关于我国老年人健康素养测评工具、指标体系构建、监测和服务体系等研究领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且亟须形成研究合力、避免学术壁垒等。
2022年11期 v.38 996-999+1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102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蔡佳音;
目的 梳理总结我国职业人群高血压健康教育研究发展历程、热点与前沿,为做好职业人群高血压防控与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检索以职业人群高血压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期刊论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文献计量研究方法,绘制研究发展趋势图、关键词聚类时序图谱、突现词图谱等。结果 研究纳入1800篇有效文献;中心度≥0.1的高频关键词有职业人群、高血压、影响因素等;突现强度排序前3的关键词为影响因素、调查、生活方式;各发展时期关键词聚类结果不同,但均包含疾病、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研究热点。结论 我国职业人群高血压健康教育研究历经起步期、发展期和平稳期3个阶段,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包括疾病、危险因素、干预手段与效果等方面,健康素养、身体活动、控制率和影响因素成为近年研究前沿,并在健康中国建设政策指引下得到深入发展。
2022年11期 v.38 1000-1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61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骏;王琬玥;赵思琪;李长风;李芳;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学生肥胖及抑郁流行情况,探索肥胖对抑郁的影响及各影响因素间的性别差异,为制定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措施、降低抑郁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4179名中学生,使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分性别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影响因素。结果 抑郁总体检出率为29.82%,女生抑郁率高于男生(32.46%vs 27.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是女生出现抑郁的危险因素(OR=1.619),而男生是否肥胖与抑郁不相关。每日上网时间超过2 h(男生:OR=1.339,女生:OR=1.794)、睡眠不足(男生:OR=2.140,女生:OR=1.571)为男女生抑郁的共同危险因素,户外运动(男生:OR=0.667,女生:OR=0.780)则为共同保护因素。农村(OR=1.477)、高年级(OR=1.445)是男生抑郁的危险因素;而单亲/重组家庭(OR=1.563)是女生的危险因素,参加中高强度运动是女生抑郁的保护因素(OR=0.771)。结论 武汉市中学生抑郁率处于较高水平,女生抑郁率相对更高,帮助女生保持健康审美观,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减少抑郁的发生。
2022年11期 v.38 1006-1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50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杜兴梅;邓春燕;闻萱;杨中婷;叶卿云;陈莹;邓睿;黄源;
目的 系统评价在中国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围产期抑郁症的防治效果,为促进孕产妇人群心理健康的措施筛选和保障母婴安全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中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11月6日止在中国女性中采用团体心理辅导防治围产期抑郁症的干预研究。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探讨合并效应的异质性来源和亚组间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研究对象共2022例。合并效应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能减轻孕产妇抑郁症状(SMD=-0.54,95%CI:-0.73~-0.36),提升人际关系(SMD=-1.42,95%CI:-1.72~-1.12),改善焦虑症状(SMD=-3.01,95%CI:-5.36~-0.66)。其中,对围产期抑郁症的防治效果,相较于干预结束时(SMD=-0.48,95%CI:-0.84~-0.12)和干预后2个月内(SMD=-0.60,95%CI:-0.89~-0.32),在干预后3个月达到最优(SMD=-0.77,95%CI:-1.07~-0.47),并持续至干预后6个月(SMD=-0.23,95%CI:-0.45~-0.01)。亚组分析发现,高质量研究、线下实施干预、与常规护理为对照的干预效应更好;而不同研究设计、研究对象、干预人员在亚组间的干预效应没有差异。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缓解孕产妇的抑郁症状,干预效果至少持续6个月;同时,团体心理辅导对孕产妇的焦虑症状、人际关系也有明显改善,但团体心理辅导对围产期抑郁症的长期防治效果仍待进一步研究。
2022年11期 v.38 1011-1016+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69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涂忆雪;钱东福;
目的 对比分析2018年江苏省流动人口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全国第6次卫生服务调查中的江苏省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通过单因素卡方分析、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及倾向性匹配得分匹配法分析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不同的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 流动人口受年龄段更低等方面的影响,在匹配前比相较于户籍人口,健康行为的良好及以上表现更好,达到了87.3%;经匹配后在具有相同年龄段及性别分布的户籍人群和流动人口,健康行为总体情况的差异减小。匹配后户籍人口女性相比男性(OR=1.708,95%CI:1.263~2.310)、婚姻状态为未婚(OR=3.686,95%CI:1.289~10.539)、高文化程度(OR=0.367,95%CI:0.222~0.606)、年龄段更低(OR=2.749,95%CI:1.099~6.874),签约家庭医生(OR=1.507,95%CI:1.004~2.261)拥有健康行为的概率更高,更受人口学相关因素影响。在流动人群中,女性相比男性(OR=1.798,95%CI:1.306~2.474)、购买商业保险(OR=0.546,95%CI:0.357~0.835)、高收入(OR=0.397,95%CI:0.180~0.880)、高文化程度(OR=0.284,95%CI:0.173~0.464)拥有健康行为的概率更高,更受相关经济因素影响。结论 要提升流动人口的健康行为需要对症下药,关注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意识,确保经济支撑等方面。
2022年11期 v.38 1017-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2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柯思思;郭燕;严亚琼;
目的 了解武汉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和签约情况,探讨影响居民签约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居民签约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对武汉市14个区10 473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0253份,有效回收率为97.90%。其中25.52%的居民已签约、54.78%的居民听说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心城区、有医疗保险、不吸烟、知晓慢性病核心知识和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居民知晓率和签约率更高(P<0.05)。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就业状况、慢性疾病患病情况、健康状况自评的居民签约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25~44岁(OR=1.415,95%CI:1.093~1.831)、65岁及以上(OR=1.749,95%CI:1.275~2.400)、中心城区(OR=1.353,95%CI:1.213~1.510)、文化程度为初中(OR=1.301,95%CI:1.092~1.550)、高中/中专(OR=1.813,95%CI:1.510~2.177)、大专及以上(OR=3.244,95%CI:2.681~3.926)、婚姻状况为离异/丧偶(OR=1.375,95%CI:1.021~1.868)、已婚(OR=1.369,95%CI:1.120~1.674)、有医疗保险(OR=1.616,95%CI:1.311~1.992)、离退休(OR=1.666,95%CI:1.370~2.026)、在业(OR=1.330,95%CI:1.127~1.568)、患有一种慢性病患病(OR=1.387,95%CI:1.220~1.577)、患有二种及以上慢性病患病(OR=1.532,95%CI:1.282~1.830)、不吸烟(OR=1.167,95%CI:1.040~1.311)、知晓慢性病核心知识(OR=1.683,95%CI:1.524~1.858)、的居民更倾向于签约。结论 武汉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和知晓率均不高,建议从拓宽宣传和队伍来源渠道、完善补偿机制、优化服务方式、丰富签约服务内涵、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等方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022年11期 v.38 1022-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40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潘程;彭炜;
目的 探析2015—2020年广东省某市大学生HIV/梅毒感染现状、性行为特征及健康教育措施。方法 2015—2020年广东省某市大学设置的青年学生监测哨点中,于每个学年筛选300名大学生,共计1200名,发放问卷回收共计876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筛选出其中800份进行分析。统计2015—2020年广东省某市大学生HIV/梅毒感染一般人口学特征趋势、疾病相关情况变化趋势、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5—2020年性别构成中累计报告学生病例中男性占68.63%(70/102),累计报告中确诊年龄中19~21岁占比最高,为70.83%;传播途径地中同性概率远高于异性传播,户籍地为外省、外籍者感染HIV/梅毒率较高。性行为发生率保持基本稳定态势,性伴类型中多种异性或混合性伴、同伴性伴发生率逐渐增高,使用安全套率、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服务干预也出现明显增长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易感HIV/梅毒影响因素为男性(OR=5.241,95%CI:3.948~7.770)、仅有同性性伴(OR=6.691,95%CI:4.786~8.596)、同性异性性伴混合(OR=4.378,95%CI:3.536~5.421)、多种异性性伴(OR=2.672,95%CI:2.743~3.549)和外省、外籍者(OR=4.241,95%CI:3.712~4.751)。结论 2015—2020年广东省某市大学生HIV/梅毒感染处于相对稳定的低水平态势,但是由于同性性伴、多个性伴等不良性行为特征,导致HIV/梅毒仍存在感染风险,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生HIV/梅毒防范健康宣讲。
2022年11期 v.38 1028-1031+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7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茁;王刚;詹芳芳;
目的 了解天津市青少年二手烟暴露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控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天津市抽取10个区的30所初中、20所普高和10所职业学校,共7568名在校学生自填纸质问卷匿名参与调查。采用复杂抽样加权分析方法,用SPSS 25.0软件复杂抽样分析程序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4.1%的学生报告自己在过去7 d内暴露于二手烟,男生(66.5%)高于女生(61.5%),普高学生(69.5%)高于初中学生(62.4%)、职业学校学生(5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学生在不同场所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室外公共场所(51.5%)、室内公共场所(47.0%)、家(33.0%)和公共交通工具(2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职业学校学生相比,普高学生(OR=1.828)和初中学生(OR=1.726)二手烟暴露风险更高;父母吸烟(OR=2.805)、朋友吸烟(OR=2.690)、看到过老师吸烟(OR=1.576)、每周可支配金额>50元(OR=1.230)的学生暴露于二手烟的可能性更大。结论 天津市青少年二手烟暴露情况较严重,建议多部门协作,积极推进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倡导室外公共场所控烟,加强无烟家庭建设,落实学校、公共交通工具100%无烟。
2022年11期 v.38 1032-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