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冀;邓婷鹤;李英华;
目的 分析2024年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为相关卫生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全国15~69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2024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1.87%。其中,城市居民为34.74%,农村居民为29.11%。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为44.4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为34.45%,基本技能素养为28.67%。从健康问题素养来看,安全与急救素养最高,为61.29%;传染病防治素养最低,为29.26%。从年龄来看,65~69岁组健康素养最低,为12.02%;从文化程度来看,不识字/少识字人群最低,为3.18%。结论 2024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但存在不均衡性,应进一步聚焦农村地区、老年群体和低文化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
2025年06期 v.41 483-485+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潘虹地;李英华;李莉;邓婷鹤;王兰兰;刘莹钰;
目的 分析我国不同慢性病患病状况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2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采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慢性病患病状况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结果 共73 340人纳入研究,患慢性病者17 137例(23.37%),其中患1种、2种和≥3种慢性病者分别为13 238例(18.05%)、3067例(4.18%)和832例(1.13%)。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17.70%)低于未患慢性病者(2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1种、2种和≥3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18.51%、15.75%和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患≥2种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为参照,患1种慢性病和未患慢性病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更高,OR值分别为1.119 (95%CI:1.010~1.239)和1.175 (95%CI:1.068~1.294)。结论 我国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低于非患病人群,患慢病种类越多,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不足更为明显,应对慢性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
2025年06期 v.41 486-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刘莹钰;李英华;李莉;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我国男性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2023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数据,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加权处理,从3个方面和6类健康问题分析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14—2023年我国男性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9.82%稳步提升至29.73%,累计提升19.91%,年均增长2.21%,年均增长率为13.10%,呈现线性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8288.149,P<0.001)。3个方面和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均稳步提升(χ_(趋势)~22190.129~12572.945,P<0.001)。3个方面健康素养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提升幅度(22.61%)和提升速度(年均增长率为14.68%)均最高。6类健康问题素养中,健康信息素养提升幅度最高(23.82%),慢性病防治素养年均增长率(14.54%)最高。城乡、东中西部、不同年龄组和文化程度男性健康素养水平均呈提升趋势(χ_(趋势)~2=141.822~5306.074,P <0.001)。农村和中部地区男性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幅度最大,分别为19.41%和21.41%,农村和西部地区年均增长率最高,分别为15.59%和15.94%。15~<25岁组提升幅度(26.45%)和提升速度(年均增长率为15.61%)最大。较低文化程度群体(如不识字/少识字组)提升幅度有限(3.19%),但年均增长率(17.66%)较高;高文化程度群体(如大专/本科及以上组)提升幅度较大(20.27%),但年均增长率有限(5.82%)。结论 2014—2023年我国男性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基本技能和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有待进一步加强。
2025年06期 v.41 491-494+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许昊;陈一佳;王琛琛;李厚轩;周楠;洪忻;
目的 探讨南京市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为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基于2022年南京市糖尿病牙周炎患者数据,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南京市2型糖尿病患者1409例为调查对象,进行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欧洲五维五水平健康量表(EQ-5D-5L)进行生命质量评估。使用SPSS网络版进行非参数检验、Tobit回归分析。结果 14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效用值得分平均分值为(0.97±0.07)分,VAS得分平均分为(77.46±22.2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因变量为健康效用值时,不同地区、年龄、婚姻状况、现在饮酒、糖尿病病程、睡眠时长分级、焦虑(GAD-7)和抑郁(PHQ-9)状况、是否患有冠心病、是否患有脑卒中、是否有肿瘤史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因变量为VAS得分时,差异在地区、睡眠时长分级、焦虑和抑郁状况、是否患有冠心病、是否患有脑卒中、是否有肿瘤史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性:β=-0.009,95%CI:-0.016~-0.001)、体育锻炼(β=0.010,95%CI:0.002~0.017)、抑郁(轻度抑郁:β=-0.047,95%CI:-0.058~-0.036;中度抑郁:β=-0.125,95%CI:-0.152~-0.098;中重度及重度抑郁:β=-0.158,95%CI:-0.216~-0.099)、轻度焦虑(β=-0.031,95%CI:-0.046~-0.016)、中心性肥胖(β=-0.008,95%CI:-0.015~-0.001)、脑卒中史(β=-0.026,95%CI:-0.037~-0.015)、肿瘤史(β=-0.035,95%CI:-0.054~-0.016)是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效用值的影响因素,地区(郊区:β=-5.622,95%CI:-8.201~-3.044)、焦虑(中度及重度焦虑:β=-12.821,95%CI:-16.489~-9.152)、中心性肥胖(β=-11.702,95%CI:-20.781~-2.624)是2型糖尿病患者VA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南京市2型糖尿病患者整体健康状况良好,应针对城区、女性、中心性肥胖患者加强干预,提倡2型糖尿病患者增强体育锻炼,并重点关注其焦虑抑郁状况。
2025年06期 v.41 495-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任星炜;张君月;梁赢;侯明;许伟;张平;李慧;
目的 了解2021年和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中学生睡眠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1年和2023年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中参加问卷调查且基本资料、睡眠状况及身高、体重体检结果齐全的初中、高中及职高学生为研究对象,共2102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检验不同组间日均睡眠时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不同组间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不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21年学生日均睡眠时间为(7.45±1.58) h,2023年学生日均睡眠时间为(7.78±1.53) h。2021年每天睡眠充足率为28.2%,2023年每天睡眠充足率为38.8%,睡眠充足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职高、男生、不与(外)祖父母共居、2023年的中学生,初中(OR=2.231,95%CI:1.682~2.961)、高中(OR=2.370,95%CI:1.825~3.078)、女生(OR=1.038,95%CI:1.074~1.591)、2021年(OR=1.640,95%CI:1.359~1.980)睡眠不足的可能性更大,与外祖父母共居(OR=0.737,95%CI:0.609~0.891)的中学生睡眠不足的可能性更小。结论 2023年与2021年相比,北京市大兴区中学生日均睡眠时间和睡眠充足率提高,不同特征人群日均睡眠时间和睡眠分布情况均存在差异,需要重点关注住校学生及学业压力较大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相关部门应改善住校生的宿舍条件、减轻学业压力、合理控制作业量。
2025年06期 v.41 503-508+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汪琴;张玉英;张威;胡七方;高前荣;
目的 了解2022年铜仁市15~69岁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铜仁市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肥胖的干预活动和制定卫生健康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9—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铜仁市72个乡镇/街道15~69岁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家统一编制的健康素养问卷进行调查,应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2年铜仁市15~69岁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35.22%、15.21%、44.73%,超重肥胖率达50.4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肥胖(OR=1.347,95%CI=1.010~1.795)和中心性肥胖(OR=1.329,95%CI=1.147~1.541)的风险高于男性;45~<55岁组居民超重(OR=2.664,95%CI=1.707~4.157)、肥胖(OR=2.314,95%CI=1.321~4.052)和中心性肥胖(OR=3.579,95%CI=2.296~5.580)的风险最高;已婚居民更容易患超重(OR=1.444,95%CI=1.099~1.898)、肥胖(OR=1.450,95%CI=1.103~1.905)和中心性肥胖(OR=1.377,95%CI=1.053~1.801);与不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患超重(OR=0.775,95%CI=0.692~0.868)、肥胖(OR=0.757,95%CI=0.650~0.883)和中心性肥胖(OR=0.760,95%CI=0.654~0.882)的风险性较低;居民超重(OR=1.370,95%CI=1.183~1.587)、肥胖(OR=2.789,95%CI=2.334~3.333)和中心性肥胖(OR=2.145,95%CI=1.846~2.493)与是否患高血压密切相关。结论 铜仁市15~69岁居民的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呈较高患病水平,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针对超重或肥胖患者及其高危人群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2025年06期 v.41 509-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宋宁;陈思;贾惠岩;柴婧;王君;张宇;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9—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7区1县的14所一贯制学校6317名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水平进行比较,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的因素。结果 共计调查中小学生6317人,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为[22 (19,25)]分,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率为[55.0%(47.5%,62.5%)]。不同年级、城乡、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的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随着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水平的增加,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越好[父亲文化程度(中学:β=0.52,高中:β=0.52,大专:β=0.80,大学及以上:β=0.93)、母亲文化程度(中学:β=0.28,高中:β=0.73,大专:β=1.35,大学及以上;β=1.38)和家庭月收入(3001~<5001元:β=0.76,5001~<10 000元:β=1.68,≥10 000元:β=1.64)];学生年级则相反,年级越高,掌握情况越差(六年级:β=0.60,七年级:β=-0.96,九年级:β=-0.47);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好于城市学生(β=0.88)。分性别分析发现,男女生之间在父亲文化程度是否为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的影响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在男生中,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越好(中学:β=0.70,高中:β=0.82,大专:β=1.07,大学及以上:β=1.26)。结论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有待提升,应全面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针对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月收入较低等群体,应建立针对性的传染病健康教育策略。
2025年06期 v.41 516-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封硕林;沈翔;龚紫阳;周轩平;周贤超;李东鹏;刘超;王武;王穗源;
目的 系统评价饮食干预对肠道菌群和骨质疏松的影响,为相关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和Scopus等数据库,筛选饮食干预对肠道菌群和骨质疏松影响的研究,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起始时间至2024年8月20日。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地中海饮食干预组普氏菌丰度(SMD=0.48,95%CI:0.27~0.69)、双歧杆菌丰度(SMD=0.39,95%CI:0.16~0.62)、拟杆菌丰度(SMD=0.59,95%CI:0.21~0.97)和乳酸杆菌丰度(SMD=1.05,95%CI:0.73~1.37)显著高于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风险(OR=0.58,95%CI:0.48~0.72)显著低于对照组。西方饮食干预组双歧杆菌丰度(SMD=-2.60,95%CI:-4.99~-0.21)和拟杆菌丰度(SMD=-1.35,95%CI:-1.63~-1.07)显著低于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OR=1.28,95%CI:1.07~1.54)。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 饮食干预对调节肠道菌群和骨质疏松风险具有重要影响。地中海饮食有助于提高有益菌群的丰度,并降低骨质疏松风险,而西方饮食则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未来研究应关注饮食对肠道健康及其与骨骼健康之间的关系,以促进相关干预措施的制定。
2025年06期 v.41 52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薛锦锋;苏凤华;戴威;孙靓;张婷;赵洪霞;周国营;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居民对空气污染的认知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居民空气污染防护知识宣传工作、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0年4月,采用多阶段、按人口规模成比例、随机、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16 035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居民空气污染认知的主要因素。结果 北京市东城区居民对空气污染的总体认知水平为30.67%,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污染天气关注度、PM_(2.5)/PM_(10)颗粒物认识、主要污染物认知、情绪自我调节认知和主动防护措施认知6个维度的认知水平分别为28.19%、84.55%、52.32%、44.17%、5.35%和32.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全兼职人员为参照,在校学生、无业在家、离退休的居民对空气污染的认知水平较低,OR值分别为0.228 (95%CI:0.199~0.261)、0.334 (95%CI:0.299~0.374)、0.307 (95%CI:0.248~0.380);以年收入<50 000元为参照,年收入为50 000~<100 000元、100 000~<200 000元、200 000~<500 000元、≥500 000元的居民对空气污染的认知水平较低,OR值分别为0.854 (95%CI:0.779~0.935)、0.628 (95%CI:0.566~0.695)、0.631 (95%CI:0.535~0.744)、0.567 (95%CI:0.432~0.745)。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居民对空气污染的总体认知水平较低,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年收入水平是影响其对空气污染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开展空气污染健康干预传播工作时,对不同特征的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2025年06期 v.41 538-541+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陶青柳;罗蓝;黄浩;许媛;王维;欧云枭;
目的 为客观、直观、综合地评价重庆市两级健康教育机构的健康科普传播能力,了解其健康科普传播工作现状与短板。方法 2023年使用问卷星对重庆市1个市级、39个区县级健康教育机构的健康科普传播工作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涉及13个评价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主成分特征值及综合评价值,对健康科普传播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KMO=0.524,P <0.001;共提取出6个主成分,各主成分特征值分别为3.44、3.01、1.58、1.16、0.93、0.79,其累计贡献率达84.03%;重庆市健康教育所综合评价值K最高为2.32,其次是铜梁区、云阳县的健康教育机构的综合评价值K较高,分别为1.69、1.56,垫江区、秀山县的健康教育机构的综合评价值K较低,分别为-1.23、-1.26;区县级健康教育机构的综合评价值中位数为-2.26。结论 市级健康教育机构健康科普传播能力较强,区县级机构中秀山县与垫江区健康科普传播能力较弱,区县级机构总体在传播信息、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这3大要素均较为薄弱。建议各区县级机构要强化传播信息、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这3大要素,推进健康科普资源科和专家库建设、打造权威健康科普新媒体传播平台、建立健全健康科普信息发布与传播机制、加强健康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健康科普经费保障。
2025年06期 v.41 542-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周毅恒;张瑜;姜杰;
目的 研究辽宁省大连市60岁及以上人群跌倒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描述性分析2018—2022年在大连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门、急诊首次就诊,且被诊断为跌倒伤害的60岁及以上人群流行特征,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特征,计算构成比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018—2022年大连市共收集60岁及以上人群跌倒伤18 596例,占总伤害病例的52.65%;年度跌倒伤病例的占总伤害病例的比例逐年上升。男性病例7264例,女性11 332例,男女性别比为1:1.56。60~<65岁人群跌倒伤占比最高(28.88%),其次为65~<70岁(23.61%)和70~<75岁(15.26%)人群。跌倒伤害发生家中和公路/街道占比最多,分别为36.67%和30.07%。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43.50%)和骨折(33.34%),其中85岁及以上人群骨折占比(43.23%)最高,且占比与年龄的增长正相关(r=0.99,P<0.05)。受伤部位集中在下肢、头部和躯干,占比分别为29.64%、22.88%和22.47%。临床严重程度主要为轻度(58.68%)和中度(39.59%)。结论跌倒伤害是大连市60岁及以上人群首要伤害原因,且占总伤害病例的比例逐年上升,女性和85岁以上人群是重点人群,应根据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跌倒特征开展防控措施。
2025年06期 v.41 548-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陈仕学;黄云凤;陈礼英;朱庆;符小晴;
目的 依据海口市哨点监测医院的伤害监测结果,制定科学的预防伤害健康促进与教育策略及措施。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于海口市3家监测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69 700条伤害病例,采用SPSS 2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组间比较选用χ~2检验或趋势χ~2检验。结果 伤害病例多为男性(62.58%)、16~<31岁(26.48%)、高中/中专文化程度(22.84%),伤害原因多为跌倒(36.58%),发生地点多为家中(22.98%),伤害发生时活动多为休闲活动(19.22%),伤害意图多为非故意(83.75%),伤害性质多为锐器伤/咬伤/开放伤(32.53%),发生部位多为下肢(26.24%),伤害严重程度多为轻度(70.40%),伤害结局多为处理后离院(79.39%)。对构成比排名前3位的分类类别进行趋势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2016—2022年的伤害病例中,女性、大学及以上、跌倒、休闲活动、驾乘交通工具、非故意、锐器伤/咬伤/开放伤、上肢、轻度、处理后离院呈上升趋势,男性、16~<31岁、31~<45岁、初中、高中/中专、锐器伤、机动车交通伤、公路/街道、中度呈下降趋势,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海口市伤害监测数据,伤害预防策略应结合本地流行病学特征,重点关注男性群体,以跌倒预防为核心,系统开展居家、工作场所及公共环境的风险评估与改造,降低中重度伤害发生率。
2025年06期 v.41 553-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刘欣欣;彭慧;朱琰泓;张琴;杨飞飞;薛俊磊;马飞飞;彭谦;季莹;
目的 评估近视防控绘本对低年级小学生及家长近视防控知识和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嘉定区2所小学一年级学生及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整班参加,随机分为对照校(222人)和干预校(204人),对照校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校发放近视防控绘本《黑珍珠宫殿寻宝记》,通过亲子阅读和班级阅读分享会实施1个月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近视知识知晓率、家长督促孩子健康用眼行为等情况。结果 干预校问卷有效回收率90.7%,干预后,干预校家长“近视原理”(57.3%)、“儿童高度近视的范围”(61.6%)“20-20-20原则”(56.8%)、“增加近视风险行为”(76.2%)、“每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长”(81.6%)、“非学习目的单次电子设备使用”(20.5%)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46.6%、50.5%、40.7%、65.2%、56.9%、12.7%);干预后83.8%的家长能识别视力下降症状,高于干预前67.2%;91.4%知晓近视需及时配镜(干预前72.5%);94.1%经常督促孩子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干预前83.3%),定期带孩子视力检查的家长从干预前55.4%升高至7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近视防控绘本能有效提升家长近视知识水平,促进健康用眼行为养成,对低年级小学生近视防控具有积极意义。
2025年06期 v.41 558-562+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李迎迎;祖炜;石晓燕;张彩霞;李肖锋;陈海华;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的艾滋病认知及行为态度现况,为东城区相关学校开展中学生艾滋病教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于2023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9所中学的部分初、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中学生的艾滋病认知及行为态度差异。结果 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的艾滋病“国八条”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7.03%,接受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共餐的比例为18.77%。χ~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学段的中学生对于艾滋病流行趋势、艾滋病传播途径、听说过VCT的知晓率,以及有必要了解艾滋病知识、反对婚前性行为、怀疑感染后会主动检测、和家长谈论过艾滋病相关话题、会和感染后的班级同学交往、愿意成为防艾宣传志愿者的行为态度存在差异;不同父母文化程度的中学生对于新型毒品增加感染风险、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可减少风险的知晓率,以及会替感染了艾滋病的家人朋友保守秘密的行为态度存在差异;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艾滋病知晓率相对较高,但存在认知与行为态度分离现象。因此,未来东城区学校需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学生及其家长开展艾滋病流行趋势、政策法规、防治行为态度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2025年06期 v.41 563-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