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晶;马爱娟;谢晨;方凯;隗瑛琦;姜博;董忠;
目的了解2017年北京市18~79岁高血压人群的饮酒行为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信息收集和身体测量。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的饮酒率、高血压且饮酒者的饮酒频率、危险饮酒率及有害饮酒率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吸烟等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及饮酒者不同饮酒状态下的血压水平,并分析高血压饮酒者饮酒风险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高血压人群饮酒率为42.4%。男性(66.0%)和吸烟人群饮酒率(73.9%)较高,饮酒频率以每天饮酒和每周饮酒为主,危险饮酒率及有害饮酒率均较高。不同的饮酒状态下,中/高风险饮酒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低风险饮酒者。对高血压饮酒者的饮酒风险行为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145,P<0.00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0.316,P<0.001)是饮酒风险行为的保护因素,而现在是否吸烟(OR=2.602,P<0.001)、舒张压水平(OR=1.013,P=0.018)是饮酒风险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高血压人群具有较为普遍的饮酒行为,男性、低文化程度、现在吸烟、舒张压水平高的高血压饮酒者更易选择中/高风险饮酒行为。饮酒行为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和疾病管理中应得到重视。
2021年11期 v.37 963-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081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 ] - 周培静;胡毅;刘婷;冷艳;魏霞;侯家祥;
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少年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有针对性的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全省共抽取7683名初中、高中、职高在校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使用复杂抽样模块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9.2%,现在吸烟率为2.1%,5.3%从未尝试吸烟的青少年对烟草易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3.170,95%CI:2.587~3.884)、好友吸烟(OR=21.188,95%CI:7.679~58.460)、二手烟暴露(OR=8.110,95%CI:4.424~14.866)、过去30 d曾看到烟草广告或促销(OR=1.727,95%CI:1.021~2.920)是现在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山东省青少年吸烟现象依旧普遍存在,同伴效应是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影响因素,今后仍应在学校大力开展控烟干预。
2021年11期 v.37 970-974+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665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 ] - 林竹;陈梅兰;陈锦辉;
目的通过调查知晓福建省青少年烟草使用的基本情况,为减少青少年的吸烟率,降低烟草对青少年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方法 2019年4—11月之间根据国家要求通过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建省10个监测县区中30所初中、20所高中和10所职高,共60个班级的在校学生8502人,进行统一问卷调查,问卷有效率100%。结果我省青少年现在吸烟率为4.26%,尝试吸烟行为为13.44%。职高学生吸烟率大大高于初中和高中学生。18.86%的人通常在学校吸烟,17.08%的人通常在家吸烟,1.58%的人认为自己现在未吸烟未来12个月可能会使用烟草产品。父母抽烟(OR=1.95,95%CI:1.05~3.61)、同伴抽烟(OR=43.89,95%CI:18.98~101.51)、老师校内抽烟(OR=6.10,95%CI:3.82~9.74)、影视剧中有人抽烟(OR=1.66,95%CI:1.10~2.51)、抽烟使人看起来更有吸引力(OR=1.70,95%CI:1.13~2.55)以及在社交场合抽烟更舒服(OR=2.47,95%CI:1.56~3.90)等均为导致青少年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的吸烟行为与学校监管力度、影视作品吸烟镜头以及目睹家长和老师吸烟的示范效应均有关联,因此如何科学引导青少年对烟草的认识,拒吸第一支烟,已成为当前控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任务。
2021年11期 v.37 975-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76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郭恂;马志杰;苏莹;姜琳琳;刘文会;曹原;高源;王莹;
目的分析2018年黑龙江省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精准指导各地开展健康促进及扶贫攻坚,制定科学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黑龙江省28个贫困县15~69岁的常住居民3758人进行调查,采用SPSS软件对其健康素养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黑龙江省贫困地区人群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8.15%,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17.6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为9.99%,基本技能水平为14.44%,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6类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0.46%、12.96%、12.45%、30.34%、10.12%和19.16%。总体上,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健康素养水平重要影响因素,而中青年、高学历及公务员和医务人员人群趋向于具有更高的健康素养,性别间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黑龙江省贫困地区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偏低,提高人群的健康素养势在必行,应加大投入在贫困地区开展健康教育及卫生扶贫工作。
2021年11期 v.37 979-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9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覃世龙;罗彦;罗西;李玲;徐静东;
目的了解湖北省职业高中学生吸烟行为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烟草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6—10月,使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湖北省随机抽取职业高中学生,采用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职业高中学生现在吸烟率为10.6%,其中男性为15.9%,吸烟量超过1支/d的占59.7%,过去30 d在家庭以外场所抽烟的占80.0%,年龄(OR=0.23,95%CI:0.19~0.27)、性别(OR=1.22,95%CI:1.15~1.30)、可支配钱(OR=1.37,95%CI:1.20~1.56)、二手烟暴露(家庭内OR=1.25,95%CI:1.19~1.30,家庭外OR=1.40,95%CI:1.34~1.46)及父母都抽烟(OR=2.08,95%CI:1.49~2.91)是职高学生现在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湖北省职高学生烟草流行形势严峻,应该进一步加大对青少年的控烟宣传教育,加强无烟环境尤其是无烟家庭建设。
2021年11期 v.37 984-986+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殷良;王烨菁;殷丽红;
目的观察研究社区综合干预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生活质量及早期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辖区内4个社区,其中2个社区为综合干预组,另外2个社区为对照组。通过上海市社区脑卒中筛查及防控项目确定脑卒中高危人群,并对干预组的558名高危人群开展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重点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个体化健康处方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慢性病管理。最终评估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及早期健康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用倍差法分析干预措施的净效果发现,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先兆症状知晓及脑卒中的急救处理措施知晓水平(βe=0.946,χ~2=56.257,P<0.05),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关系领域(βe=0.147,χ~2=7.077,P<0.05)。同时干预可提高定期测血压、定期测血脂、定期测颈动脉超声和定期测心电图的比例(βe=1.105、0.410、0.814、0.536,χ~2=126.323、11.235、15.915、18.876,P均<0.05),对饮食中少盐、少油以及饮食增加新鲜蔬果的比例也有正向影响(βe=0.375、0.294、0.175,χ~2=36.228、41.712、10.681,P均<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及早期健康行为的改善部分优于常规慢病管理模式,但影响具有局限性。
2021年11期 v.37 987-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58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林昊翔;李俊萱;王高翔;肖砾;
目的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4年数据,本研究评估了我国老年人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讨论可能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方法采用面对面访谈入户调查的方式,以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来自我国22个省份老年人信息。通过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评估老年人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显示,男性缺乏吸烟危害认知(OR=1.34;95%CI:1.07~1.67)、规律饮酒(OR=2.10;95%CI:1.69~2.60)、缺乏体育锻炼(OR=1.40;95%CI:1.13~1.73)、自我感觉健康状态良好(OR=1.94;95%CI:1.80~2.10)、感觉孤独(OR=1.28;95%CI:1.01~1.64)和单独居住(OR=2.07;95%CI:1.05~2.10)与吸烟行为正相关;本研究发现,女性饮酒和吸烟行为相关且非常显著(OR=3.05;95%CI:1.60~5.82)。结论本研究发现心理和行为生活方式与老年人吸烟行为高度相关,提示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的必要性。
2021年11期 v.37 992-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70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韦懿芸;孙亚敏;鲁宁;
目的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分析2010—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发病的时空特征。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监测系统"模块收集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发病数据,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开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回顾性时空扫描分析,并实现可视化地图。结果北京市海淀区2010—2019年各年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值为0.253~0.6437,P值均<0.01,其中高-高发病率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可能聚集区为北京市海淀区的北部和中部,时间为2010年4月至2014年7月。结论 2010—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存在街道/乡镇水平上的时间、空间聚集性,北部和中部地区街乡及其周边地区是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区域,应针对不同区域和人群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2021年11期 v.37 996-998+1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庆伟;丁坚强;刘巨敏;
目的分析历年暗娼人群哨点监测工作资料,描述该人群人口学特征,分析该人群艾滋病(AIDS)相关知、信、行信息(KAP调查),为政府部门开展公共卫生决策提供资料。方法通过现况研究和现场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场所来源的暗娼人群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其知、信、行相关指标进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对艾滋病相关行为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明确今后干预重点方向。结果研究对象814名,舞厅来源占88.57%(721/814),外省户籍占91.89%(748/814),各场所人口分布不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6.80%(788/814),拥有艾滋病预防意识比例为79.39%(2585/3256),艾滋病正确行为比例为56.63%(1383/2442),KAP调查的"知行分离"现象存在。该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出率为3.68‰(3/814)。"场所来源为其他(OR=0.229)""最近1年艾滋病检测未覆盖(OR=1.961)""年份(OR=0.336)",是暗娼人群最近1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该地暗娼人群以外省户籍为主,艾滋病相关知晓率已处于较高水平,应将干预工作重点放在改变人群的态度和行为上,改变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行分离"的现状,应加大HIV抗体筛查力度,普及安全套使用,提升服务的可及性和创新性,广泛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提升干预工作覆盖面至外省新转入的人群,从而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2021年11期 v.37 999-1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8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王早霞;方敏;刘继恒;彭磊;刘晓俊;张慧琦;
目的调查宜昌市在校青少年烟草使用的流行特点,为制定青少年控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宜昌市69所中学9490名在校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宜昌市在校青少年现在吸烟率为2.29%,农村(2.82%)高于城市(1.03%)(P<0.01),男生(3.94%)高于女生(0.54%)(P<0.01),职高(9.99%)高于高中(2.33%)、初中(0.57%)(P<0.01);现在吸烟率随年龄增长、一周可支配零花钱增多呈增高趋势(P均<0.01)。在校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11.22%,64.95%的青少年第一次尝试吸烟的年龄小于14岁。宜昌市在校青少年在室外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最高(47.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男性(OR=0.249,95%CI:0.160~0.387)、年龄较大(OR=2.158,95%CI:1.468~3.172)、学校类型为职高(初中OR=0.470,95%CI:0.269~0.822;高中OR=0.363,95%CI:0.256~0.514)、父母都吸烟(OR=3.143,95%CI:1.646~6.005)、好朋友中有人吸烟(OR=0.044,95%CI:0.024~0.081)是宜昌市在校青少年吸烟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宜昌市在校青少年吸烟现象应引起相关部门的共同关注,社会、学校和家庭应为青少年营造无烟环境,加强青少年控烟健康教育,减少青少年吸烟危险因素,从而减少烟草对青少年的危害。
2021年11期 v.37 1005-1008+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0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叶振淼;王大勇;张鹤美;赵丽娜;苏德华;陈向阳;汪若秋;胡文雪;
目的了解温州市新报告HIV阳性男男性行为人群婚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数据库,筛选2015—2019年温州市新报告的感染途径为男男同性传播、年龄≥22周岁的HIV/AIDS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对婚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温州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中,感染途径为男男同性传播、年龄≥22周岁的有1083例,其中"有过婚姻组"490例,占45.24%,"未婚组"593例,占54.76%,婚姻状况构成比历年无变化(χ_(趋势)~2=2.235,P=0.1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39岁(OR=8.860,95%CI:5.790~13.557),40~49岁(OR=32.478,95%CI:19.580~53.873),≥50岁(OR=286.549,95%CI:96.594~850.052)有过婚姻的比例高于22~29岁年龄组;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0.223,95%CI:0.109~0.455)有过婚姻比例小于小学及以下;外地户籍(OR=1.910,95%CI:1.325~2.755)有过婚姻的比例较高;发现途径为监管场所(OR=0.070,95%CI:0.012~0.407)有过婚姻的比例最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OR=0.344,95%CI:0.150~0.789)有过婚姻的比例较低。有过婚姻HIV抗体阳性MSM中配偶HIV抗体检测率为50.20%,HIV抗体阳性率为11.38%。结论温州市新报告HIV阳性MSM人群随年龄增大结婚比例不断提高,应加强宣传和干预,尽早发现潜在感染者,及时进行配偶告知和动员检测,减少HIV配偶间传播。
2021年11期 v.37 1009-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尉晓霞;赵加奎;丁园;
目的分析医疗机构患者及家属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医疗满意度。方法采用多阶段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黄浦区一二三级医疗机构中随机抽取患者和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医疗服务满意度量表等。数据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结果共调查878人,就诊患者及家属总体满意度评分为(37.62±4.753)分,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分别为(37.30±4.384)分、(37.40±4.607)分和(39.16±5.884)分,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就诊医疗机构、工作状态和对目前医疗费用的态度是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不同级别医院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加投入,强化健康教育,整体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
2021年11期 v.37 1014-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1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瑜;赖维云;赵文凤;陶根惠;吕佳;黄浩;
目的评价不同健康教育培训模式对心肺复苏(CPR)知识、态度、操作技能的培训效果。方法在重庆市主城区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3个社区,对3个社区分别采取常规健康教育、交互式培训、自学3种方式进行培训,在培训前、培训后即时、培训后1个月,分别采用问卷调查和操作测评的方式,了解3个组CPR知识、态度、操作情况,比较培训效果。结果 CPR知识、态度得分具有时间效应(P<0.05),两两比较显示,CPR知识得分为培训后即时比培训前高13.67(P<0.05,95%CI:11.063~16.270)、培训1个月后比培训前高13.64(P<0.05,95%CI:10.820~16.450),CPR态度得分为培训后即时比培训前高1.61(P<0.05,95%CI:0.754~2.461)、培训1个月后比培训前高1.67(P<0.05,95%CI:0.624~2.717);CPR操作得分在时间和健康教育培训方式上具有交互效应(F=22.378,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CPR操作得分在培训后即时为交互式培训组和常规培训组均高于自学组,交互式培训组高于常规培训组,培训后1个月为自学组高于交互式培训组和常规培训组,常规培训组和交互式培训组均是培训后即时>培训后1个月>培训前,自学组为培训后1个月>培训后即时>培训前(P<0.05)。结论交互式培训对立即提升CPR操作能力效果较好,利用网络自学对CPR操作能力的巩固较好,在CPR普及工作中,应根据需求不同时段选择不同健康教育培训方式。
2021年11期 v.37 1020-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胡茜;董建树;李鹏凯;杨建军;陈德;蔡文鹏;
目的探讨不同控烟材料对个体烟草内隐态度和焦虑感受性的影响,为我国控烟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120名被试随机分配到儿童画组、警示图组、标语组和空白组,完成烟草外显态度问卷和焦虑视觉模拟评分后,学习相应的控烟材料,再进行烟草内隐态度任务和焦虑视觉模拟评分。剔除行为学任务正确率低于80%的被试后,运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烟草态度和焦虑感受性的比较。结果 4组被试均表现出对吸烟行为的消极外显和内隐态度。其中,外显态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学习不同控烟材料后,儿童画组被试烟草内隐态度任务反应时差大于标语组[(196.29±264.96) vs (84.32±101.50),LSD-t=2.285,P=0.027]和空白组[(196.29±264.96) vs (51.74±132.35),LSD-t=2.949,P=0.005]。观看警示图的被试焦虑主观感受性显著增高[(3.03±1.47) vs (4.31±2.23),t=4.232,P<0.001]。结论警示图控烟材料可以提升个体焦虑主观感受性,儿童画控烟材料会诱发更消极的烟草内隐态度。
2021年11期 v.37 1024-1027+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瑜;江楠;
目的应用计划行为理论(TPB)探讨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基本框架,自行编制问卷,采取便利抽样的方式,选取重庆市主城区4所公立妇幼保健院,针对1岁以内婴儿母亲发放问卷,共收回348份有效问卷。应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构建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假设模型,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模型进行修订和验证。结果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的问卷Cronbach′s α=0.894,内容效度范围为0.8~1,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7。模型适切性良好(Bartlett′s球形检验,χ~2=15427.15,P<0.05,KMO值为0.845),5个维度呈正相关,累计贡献率为92.8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主观规范、母乳喂养意愿是母乳喂养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医疗支持、母乳喂养暴露是母乳喂养的间接影响因素。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干预母乳喂养行为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建议产科门诊及保健机构研制基于TPB的标准化问卷来筛查母乳喂养意愿和行为较低的孕产妇,并实施基于TPB的干预计划,提高母乳喂养的启动率和持续时间。
2021年11期 v.37 1028-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063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项紫霓;马文蓓;曹军娜;宿筱宜;王海涛;崔宝龙;
目的分析幼儿园园长职业倦怠特点、对领导力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在二者关系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山东省青岛市6区所有幼儿园688名园长进行职业倦怠问卷(MBI)、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园长领导力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一般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园长职业倦怠阳性率20.3%(140/688),其中情感衰竭、成就感低落和去个性化维度阳性率分别为7.3%(50/688)、15.1%(104/688)和1.2%(8/688)。职业倦怠M(P_(25)~P_(75))为1.20(0.53~1.73)。其中情感衰竭M(P_(25)~P_(75))为1.40(0.80~2.15),成就感低落M(P_(25)~P_(75))为1.17(0.00~2.50),去个性化M(P_(25)~P_(75))为0.25(0.00~1.00)。社会支持M(P_(25)~P_(75))为48.00(42.00~52.00)。园长领导力M(P_(25)~P_(75))为4.67(4.44~4.83)。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P<0.01);职业倦怠总均分、情感衰竭维度与成就感低落维度与园长领导力显著负相关(P<0.01),去个性化维度同园长领导力相关不显著(P=0.07);社会支持和园长领导力显著正相关(P<0.05)。职业倦怠负向预测园长领导力(β=-0.14,P<0.01);社会支持在职业倦怠对园长领导力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S.E.=0.11,P<0.05),中介效应值为-0.27。结论幼儿园园长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以成就感低落为主要特征。可通过给予其充分的社会支持,提高职业倦怠园长的领导力水平,不断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
2021年11期 v.37 1033-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122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许向东;潘杰;
目的监测和干预湖州市区≥50岁男男同性恋人群,了解该人群对艾滋病知识、信念和行为的掌握情况,估算人群规模,探索干预方式及效果评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抽取湖州市市区(吴兴区、南浔区)≥50岁男男同性恋人群为调查对象,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共调查94人,平均年龄为(56.99±6.18)岁,干预后共完成有效调查101人,平均年龄为(57.28±6.68)岁,目标人群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及格率由干预前的81.92%,提高到干预后的100%,但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的10个知识点知晓率分布不均衡,干预后知晓率最高为97.03%,最低为55.45%;干预后人群对HIV/AIDS的态度好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3,P<0.05);艾滋病相关行为及格率由干预前的40.43%提高到干预后的5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5,P<0.05)。但是目标人群仅"主动开展性病艾滋病咨询检测"行为干预后较干预前有较大服务的提升,而"最近6个月,你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频率如何?"、"最近6个月是否有和同性共用刮胡刀、牙刷等可能造成血液传播的行为?"两行为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综合干预,目标人群的艾滋病KAP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改善,但是目标人群存在较为严重的知信行分离现象,仅靠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很难促进行为的改变。
2021年11期 v.37 1041-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0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沈旭娟;单昌龙;
目的了解余杭区外来务工人员初中子女性知识、态度、相关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为针对性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初中子女的性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在余杭区6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初中学校的初二年级中,每个学校抽取2个班级,共抽取12个班452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其一般情况,性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性知识、态度、相关行为得分分别为(7.30±1.97)分、(4.67±1.76)分、(2.88±0.91)分。男生的性相关行为得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男生得分高于家长文化程度为中专或高中的男生(P<0.05);班级有职务的男女生较无职务的男女生性知识得分高(P<0.05);性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的男生知识得分高于性知识主要来源于父母教育的男生(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城市户口是男生性相关行为得分的保护因素(B=0.349,P<0.05);有班级职务是男女性知识得分的保护因素(B=0.515,B=0.841,P<0.05);性知识主要来源于朋友同学是男生性知识得分的危险因素(B=-2.184,P<0.05);性知识得分是男生性态度得分的保护因素(B=0.249,P<0.05);性知识得分是男女生性相关行为得分的保护因素(B=0.078,B=0.101,P<0.05)。结论余杭区外来务工人员初中子女性知识较缺乏;学校应加强生理卫生、性传播疾病知识教育;家长应主动学习性知识并向其子女正确传播性健康相关知识。须形成以学校课堂教育为主、多位一体的综合性教育体系,增强孩子青春期性保护能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2021年11期 v.37 1045-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5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余凯鹏;黄辉;陈建伟;
目的了解广州市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在线健康宣讲技能培训需求,为开展在线健康宣讲技能培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广州市183家基层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进行普查,采用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健康教育人员以女性、初级及以下职称、本科文化程度、医学专业为主;95.60%的人有健康宣讲培训经历,过去两年健康宣讲培训频率以1~3次/年为主;86.80%的人有健康宣讲经历;69.27%的人表示对在线健康宣讲技能培训感兴趣,希望在线培训时间安排集中在工作日;97.56%的人希望直播平台有课程回放和点播功能,女性、21~30年龄组、中心城区、副高及以上职称、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对象需求高;其他平台功能倾向前4项为签到功能(63.9%)、文字聊天功能(61.95%)、答题功能(50.24%)、投票功能倾向(48.78%)。结论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对在线健康宣讲技能培训有较大的需求,须因地制宜开展培训;可针对课程回放和点播、签到、文字聊天等功能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直播平台。
2021年11期 v.37 1050-1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崔明明;徐轶群;刘文倩;唐鹤;王燕;徐韬;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母子健康手册》的认知及利用情况,为进一步推广普及母子健康手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于2018年10—11月对北京、天津、广东、广西、四川省内选取5所妇幼保健院55名0~3岁儿童的家长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儿童及家长基本情况,家长对母子健康手册的认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态度和行为,对母子健康手册的利用情况及满意度等。结果 73.3%的儿童家长在怀孕时领取母子健康手册,备孕时和宝宝出生时领取的家长较少;绝大多数家长都读过手册中的内容,有66.7%的儿童家长认为手册对自己帮助很大。儿童家长对手册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均在85.0%以上。绝大多数儿童家长会按母子健康手册的要求定期带儿童做健康检查。部分家长不能按时进行健康检查的原因包括: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内容不能满足需求、上班不方便请假、没有必要或距离太远。使用母子健康手册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包括:纸质版不便于保存和携带、容易破损或丢失,忘记携带手册导致无法及时记录保健服务,老人文化水平低不会使用手册进行自我记录。结论儿童家长对母子健康手册的认知度和利用度较好。未来应继续完善手册的知识内容,推行电子化手册传播方式,提升母子健康手册的利用率,并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应用效果评价研究。
2021年11期 v.37 1053-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