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海军;李园;郭春雷;黄绯绯;张普洪;
目的 分析中国市场上销售的乳制品、糖果、烘焙制品和非酒精饮料4类预包装食品的糖含量,为促进零食的健康选择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2017—2020年食先知中国数据,根据英国式红绿灯标准评估糖含量处于低(绿色)、中(黄色)、高(红色)水平的预包装食品比例,分析每份食品糖含量占每日推荐摄入量的百分比,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食品类别间的糖含量构成差异,糖含量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描述。结果 4类预包装食品共计4872种,糖含量中位数为9.5 g,糖果的糖含量中位数为43.0g/100 g,烘焙制品的糖含量为16.1g/100 g。68.2%的糖果的糖含量处于红色水平。82.7%的冰激凌、71.6%的巧克力糖果的含糖量是红色水平,同类食品中占比最高。按照份量标准核算,非酒精饮料糖含量(18.0 g)则最高,达到了推荐糖摄入量的36.0%。结论 4类含糖预包装食品的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糖果的红色水平糖含量占比最高,而每份非酒精饮料糖含量最高。需要对健康选择预包装食品提供科学指导。
2024年09期 v.40 769-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淑贤;黄玉;王磊;赵湘;吕巧红;吴青青;
目的 探究浙江省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的屏幕暴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龄期儿童青少年屏幕暴露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9—11月抽取浙江省小学、初中、高中同班级的104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性别、年级、户籍、留守情况、与家人关系、家庭经济水平、体力活动及屏幕暴露等信息。采用方差分析和线性相关比较组间儿童青少年屏幕暴露时间的差异,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屏幕暴露的影响因素。结果 1044名儿童青少年中,男女各占一半,549名(52.6%)为城市户籍,94名(9.0%)为留守儿童青少年。1044名调查对象的平均周屏幕暴露时长为(22.3±9.2) h,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屏幕暴露时长分别是(18.8±7.4) h、(19.6±7.1) h、(24.6±9.7) h。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力活动时间越长(β=-0.33,P=0.008)、亲子关系越和谐(β=-0.32,P=0.038)的青少年屏幕暴露时长越短,进入高年级(β=5.60,P<0.001)和留守儿童青少年(β=2.38,P=0.012)的屏幕暴露时长越长。结论 儿童青少年屏幕暴露时长与年级、体力活动时长、亲子关系、留守状况有关。
2024年09期 v.40 773-776+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63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周海茸;王巍巍;缪伟刚;周金意;王琛琛;洪忻;
目的 了解南京市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癌症科普宣教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9—12月在南京12个区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robability Proportion to Size,PPS)方法随机抽取15~69岁且在南京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利用《中国居民癌症防治素养调查量表》收集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信息、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等信息,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调查对象癌症核心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研究对象共纳入3985人,其中男性1756人(44.07%),主城区居民2029人(50.92%),15~35岁、36~45岁和46~69岁者分别占比:37.39%、28.23%和34.38%。癌症防治核心知识中癌症认知、预防、早诊早治、管理、康复5个维度知晓率均达到70.00%。南京市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80.18%,女性高于男性(82.59%vs 77.11%);主城区居民高于非主城区居民(82.11%vs 78.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他民族(OR=0.468,95%CI:0.244~0.898)、初中/高中(OR=1.500,95%CI:1.164~1.932)、大专及以上(OR=2.115,95%CI:1.583~2.825)、机关/事业单位(OR=2.243,95%CI:1.782~2.824)、企业/商业人员(OR=1.477,95%CI:1.173~1.860)、已婚(OR=1.568,95%CI:1.255~1.960)、自评健康状况差(OR=0.342,95%CI:0.195~0.601)、以前吸烟(OR=1.874,95%CI:1.314~2.672)、从不吸烟(OR=1.719,95%CI:1.440~2.051)、无癌症家族史(OR=0.773,95%CI:0.660~0.906)是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南京市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80.18%,达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 2022年70.00%的目标值,今后应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南京居民癌症核心知识知晓水平。
2024年09期 v.40 77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3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柳冬洋;白欣玉;何辉明;官琴义;曹有容;马贞玉;
目的 探讨银行职工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以及绝望感和抑郁症状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银行广西分行及支行全体职工作为调查对象,使用工作满意度问卷、绝望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偏相关分析和链式中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银行职工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绝望感、抑郁症状得分分别为(20.55±3.39)分、(36.09±12.51)分、(8.43±3.03)分、(7.57±5.55)分。Pearson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绝望感与抑郁症状(r=0.557)呈正相关,职业倦怠与绝望感(r=0.579)、抑郁症状(r=0.640)呈正相关,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r=-0.526)、绝望感(r=-0.439)、抑郁症状(r=-0.480)呈负相关(P <0.05)。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绝望感和抑郁症状在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间的作用机制是链式中介效应。其中工作满意度→绝望感→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抑郁症状→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绝望感→抑郁症状→职业倦怠3条路径的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16(95%CI:-0.130~-0.102)、-0.112 (95%CI:-0.125~-0.097)、-0.072 (95%CI:-0.081~-0.064),分别占总效应的22.14%、21.37%、13.74%。结论 绝望感、抑郁症状在银行职工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因此未来可通过提高银行职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其职业倦怠、减轻其绝望感和抑郁症状。
2024年09期 v.40 784-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4K] [下载次数:5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陈佳欣;彭雪清;尤华;
目的 探讨基于理论的干预对增加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干预效果。方法 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1日。由2名经过培训的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质量评价、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最后对理论使用及行为改变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定性综合。结果 最终纳入45篇随机对照实验,16篇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改变无统计学意义(SMD=0.18,95%CI:-0.22~0.59,P>0.05),中高度身体活动改变无统计学意义(SMD=0.29,95%CI:-0.38~0.96,P>0.05),步数改变无统计学意义(SMD=-0.03,95%CI:-0.27~0.21,P>0.05)。结论现有文献的Meta分析暂不能得出基于理论的干预能有效增加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结论,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了解干预有效性与具体干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2024年09期 v.40 789-797+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下载次数:38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孟捷;孙剑涛;冯洁;殷晓旭;顾东晓;李慧;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睡眠质量和社会支持是否在感知压力与抑郁症状之间起中介或调节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10—12月,对中国中部地区7903名女性居民进行调查。通过自行设计问卷,收集其感知压力、睡眠质量以及社会支持等相关信息,并采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进行抑郁筛查。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各变量间相关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女性居民感知压力、睡眠质量、社会支持、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女性居民睡眠质量与感知压力(r=0.300,P <0.001)、社会支持(r=0.306,P <0.001)、抑郁症状(r=0.425,P<0.001)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感知压力(r=-0.197,P<0.001)、抑郁症状(r=-0.432,P<0.001)呈显著负相关;感知压力与抑郁症状(r=0.354,P<0.001)呈显著正相关。睡眠质量在感知压力与抑郁症状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中,睡眠质量对抑郁症状的中介效应值为0.102,占总效应的30.82%。此外,社会支持在感知压力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β=-0.100,P<0.001)。当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时,感知压力对抑郁症状的影响较弱。结论 感知压力通过睡眠质量间接影响抑郁症状,社会支持调节了感知压力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在抑郁症的早期防治中,改善女性居民睡眠质量和提高社会支持是缓解其感知压力对抑郁症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9期 v.40 798-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12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尉力文;苟莉莉;吉时雅;石呈;王静文;秦真真;陈旭鹏;
目的 探索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通过在线平台分享健康科普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发挥指导员的健康传播与促进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和益处与风险评价理论(Theory of Benefit and Risk Assessment,BRA),2022年9月在南京市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中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感知风险、感知益处、分享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分享意愿的影响及机制。结果 参与调查的指导员1665名,模型解释了分享意愿87%的变化(R~2=0.87)和分享行为;32%的变化(R~2=0.32)。分享态度(β=0.388)、主观规范(β=0.596)、感知行为控制(β=0.105)和感知益处(β=0.081)正向影响指导员分享健康科普意愿(P<0.05)。分享态度在感知益处和分享意愿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205 (95%CI:0.180~0.235);分享态度在感知风险和分享意愿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76 (95%CI:0.064~0.091)。结论 基于TPB和BRA的整合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南京市指导员通过在线平台分享健康科普意愿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指导员培训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2024年09期 v.40 803-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57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乔冬菊;王良友;谢文军;柴文杰;郏超男;陈潇潇;
目的 分析台州市青少年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控烟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台州市3个监测点,初中、普通高中和非普通高中共2927名青少年,采用自填方式填写浙江省青少年健康危险因素监测问卷。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现在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烟的影响因素。结果 台州市青少年吸烟率为6.12%,尝试吸烟率为25.61%,二手烟暴露率为56.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初中(OR=0.360,95%CI:0.234~0.553)、普通高中(OR=0.361,95%CI:0.223~0.585)、男性(OR=2.162,95%CI:1.478~3.162)、一起生活的人有男性吸烟(OR=6.223,95%CI:2.468~15.694)、一起生活的人有女性吸烟(OR=9.953,95%CI:1.517~65.305)、一起生活的人有男性也有女性吸烟(OR=28.875,95%CI:11.433~72.924)为青少年吸烟情况的影响因素;初中(OR=0.784,95%CI:0.623~0.985)、普通高中(OR=0.677,95%CI:0.532~0.863)、一起生活的人有男性吸烟(OR=4.626,95%CI:3.804~5.625)一起生活的人有女性吸烟(OR=3.890,95%CI:1.462~10.354)、一起生活的人有男性也有女性吸烟(OR=7.881,95%CI:5.966~10.410)为青少年吸二手烟的影响因素。结论 台州市在无烟环境创建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青少年吸烟率比较高,特别是农村地区非普通高中,仍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控烟工作,减少青少年吸烟行为。
2024年09期 v.40 808-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3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艺旋;冯天元;高一飞;郭璐怡;
目的 调查及分析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现状,识别Ⅱ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身心共患疾病的人群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与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的关联。方法 对深圳市坪山区2个街道4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已建档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编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Zung氏抑郁量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调查,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抑郁症状与生存质量及家庭支持的关联。结果 抑郁症状筛查率为42.6%。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HbA1c≥7 mmol/L、FPG≥8.6 mmol/L、职业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及≥4000元、吸烟、糖尿病病程10~20年的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较易出现抑郁症状。生存质量好(DSQL评分,OR=0.832)及社会支持得分较高(SSRS评分,OR=0.848)的患者不易出现抑郁症状。结论 社区Ⅱ型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且低收入及高收入两个不同社会阶层人群更易患有抑郁障碍;Ⅱ型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等身心共病疾病的防治要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整体防治观,识别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相关风险,将疾病的监测诊疗、心理指导、社会支持贯穿到主动健康管理的全过程中。
2024年09期 v.40 820-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9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孔祥然;曹望楠;施正丽;郑韵婷;史宇晖;
目的 了解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和能力,探索危险性行为发生的关键作用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PPS-整群抽样,对某医科大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构建问卷,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行为技巧在动机对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424份,有效回收率99.37%。信息和动机是两个独立因素,通过行为技巧影响行为,信息对行为无直接作用。行为技巧在动机对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a~(std)*b~(std)/(c'+a~(std)*b~(std))=15.24%]。结论 要根据大学生的特征从更贴近行为层面的作用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2024年09期 v.40 827-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49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秦冉;郭欣;
目的 探索在大学生中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的有效健康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人群乙肝和艾滋病防控知识和技能水平。方法 协调2所合作高校,策划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和工作培训,建立高校志愿者队伍开展2周同伴教育,利用电子问卷组织知晓率等调查,评估试点高校大学生乙肝和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结果 同伴教育后,乙肝防控知识中,“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性关系”会感染乙肝、“发生性关系使用安全套”能预防乙肝正确率增幅较大,分别由70.26%、77.41%增至85.20%、89.65%(P<0.05)。艾滋病防控知识中,“蚊虫叮咬”“与感染者共用浴缸、泳池”不感染艾滋病等正确率虽然有所提高,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分别为60.99%、66.43%。活动后,89.24%的学生愿意积极从事乙肝艾滋病防控志愿活动(P <0.05)。结论 通过招募志愿者开展同伴教育,有助于高校乙肝艾滋病等疾病防控,后期需要持续推进。
2024年09期 v.40 831-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5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婷;陈佳增;何路生;傅静;
目的 调查护生的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其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情绪调节的相关性。方法 2022年10—11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电子健康素养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和情绪调节量表对泸州市某高校的1016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为(29.92±5.05)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为(99.42±17.47)分,情绪调节得分为(43.68±7.78)分。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情绪调节呈正相关(r=0.458、0.353,P<0.01);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情绪调节呈正相关(r=0.427,P<0.01)。结论 护生电子健康素养处于中等水平,且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情绪调节显著正相关。政府及高校应注重提高护生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促进护生的健康行为和心理健康。
2024年09期 v.40 835-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4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施赵维;季晓珍;
目的 评价医院—社区联动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7月期间丽水市人民医院治疗出院后回到社区医院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医院—社区联动健康教育模式,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血糖指标、自我管理评分和生活质量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HbAlc (4.12±1.04)%、2h PG (7.56±1.24) mmol/L和FPG (4.12±1.02) mmol/L,均低于对照组HbAlc (5.22±1.05)%、2h PG (8.55±1.27) mmol/L和FPG (5.42±1.14) mmol/L;观察组自我管理总分(111.18±7.08)分高于对照组(96.36±6.43)分;观察组SF-36总分(651.50±11.04)分高于对照组(570.95±10.3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联动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改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4年09期 v.40 839-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95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张文江;郝静宇;赵云华;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Hp感染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清华大学医院内部分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尿素[~(13)C]呼气试验检测其Hp感染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健康体检人群感染Hp的主要因素。结果 健康体检人群中感染Hp者有415例,Hp感染率为29.9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Hcy正常为参照,Hcy异常的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风险更高,OR值为1.941 (95%CI:1.154~3.262);以不吸烟为参照,吸烟的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风险更高,OR值为2.186 (95%CI:1.463~3.267);以不饮酒为参照,饮酒的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风险更高,OR值为2.404 (95%CI:1.213~4.764);以不经常在外面吃饭为参照,经常在外面吃饭的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风险更高,OR值为1.842 (95%CI:1.188~2.858);以无Hp家族史为参照,有Hp家族史的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风险更高,OR值为1.650 (95%CI:1.077~2.530);以Hp感染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较好为参照,Hp感染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较差的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风险更高,OR值为2.418 (95%CI:1.155~5.063)。结论 影响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因素较多,其Hp感染相关知识认知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未来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
2024年09期 v.40 84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5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星;杨文娟;李冰艳;刘敏;谢伦芳;
目的 评价我国糖尿病网络健康信息的可读性水平,为推荐、修订和开发高可读性的糖尿病网络健康信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11月,以“糖尿病”为检索词在百度、360和搜狗3大搜索引擎中检索,筛选包含糖尿病健康信息的网页。8名评价者使用《网络健康信息可读性评价工具》评价网页可读性。采用R4.1软件计算Fleiss'kappa系数以评定评价者间信度,Microsoft Excel 2016分析评价结果。结果 共纳入74个糖尿病健康信息网页,可读性得分范围为0.25~0.72分,均值为(0.49±0.16)分,其中15个(20.27%)网页的可读性得分>0.70分。不同搜索引擎及不同网站的“可读性较好”网页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网络健康信息可读性不佳,网络健康信息制作者可通过分解行为步骤,提供行为实施工具,采用漫画式或问答式风格,注重总结回顾以及与读者的互动,必要时应用视觉强调、视频辅助等措施,增强糖尿病网络健康信息的可读性。
2024年09期 v.40 850-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45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