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嫚;李俊林;李毅琳;梅欣;张玲;卢艳华;黄远霞;
目的了解武汉市中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防护行为具备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复学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下旬,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武汉三镇共抽取24所中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网络调查。结果中学生新冠肺炎健康防护行为具备率为42.86%。有超过90%的学生能够做到外出戴口罩、饭前便后洗手、居家和不聚会,但对正确选择口罩尺寸(29.88%,95%CI:28.40~31.41)、2~4 h更换口罩(46.45%,95%CI:44.91~48.07)、不用手触碰脸(29.13%,95%CI:28.09~30.27)的行为率较低。中学生新冠肺炎健康防护行为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与男生组相比:女生OR=1.123,95%CI:1.019~1.238);年龄(与12~13岁组相比:16~18岁OR=0.774,95%CI:0.624~0.960);年级(与初中组相比:高中OR=0.710,95%CI:0.594~0.849);学校属地(与中心城区组相比:远郊城区OR=0.726,95%CI:0.656~0.803);父亲文化程度(与小学及以下组相比:高中/技校/中专OR=1.453,95%CI:1.089~1.938;大专/本科OR=1.385,95%CI:1.022~1.877)和母亲文化程度(与小学及以下组相比:高中/技校/中专OR=1.330,95%CI:1.071~1.652;大专/本科OR=1.365,95%CI:1.073~1.737)。结论武汉市中学生整体健康防护行为水平一般,对细节的防护行为掌握情况较差,存在健康防护行为率较低的特征人群。
2020年08期 v.36 683-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 ] - 曹远;柴晶鑫;于彤;韩梅;孙剑颖;刘秀荣;
目的了解北京市幼儿父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的正确认知情况,分析不同知识获取途径对于家长认知情况的影响。方法 2020年2月25—29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软件对北京市16区48所幼儿园的幼儿家长开展线上调查。调查主要内容为基本情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获取途径及掌握情况等。结果调查对象11 543人,41.7%的幼儿家长正确知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其中母亲(43.2%)高于父亲(37.5%)(P<0.01),城区(44.0%)高于郊区(40.1%)(P<0.01)。随着文化程度提高,正确认知的比例增加(P<0.01)。调查对象获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3个最主要的渠道分别是政府及卫生行政或专业机构官方媒介(89.7%)、幼儿园班级群(82.3%)和电视(66.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城区相比,郊区调查对象正确知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相关知识的可能性更低(OR=0.882);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相比,医务人员正确知晓的比例更高(OR=2.507),其他职业者正确知晓比例最低(OR=0.864);以政府及卫生行政或专业机构官方媒介(OR=1.451)、幼儿园班级群(OR=1.417)为主要获取渠道增加正确知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的可能性。以朋友圈(OR=0.895)、与亲戚朋友交流(OR=0.829)为主要获取渠道正确知晓的可能性低。结论官方媒介、幼儿园班级群是获取新发传染病知识主要且可靠的途径;应采取措施提升公众健康信息素养,提高其从正规渠道获取防控知识的意识。
2020年08期 v.36 68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 ] - 赵莹颖;胡建功;张艳艳;李征;白如冰;李长青;李印东;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北京市顺义区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认知、态度和行为,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新冠肺炎防控举措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3月2—3月12日对居住在顺义区15岁及以上居民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电子问卷调查。结果顺义区居民新冠肺炎认知情况总体呈现女性(66.3%)高于男性(63.1%),有医学背景(79.1%)高于非医学背景(64.8%),城镇居民(66.6%)高于农村居民(63.3%),文化程度越高认知水平越高(P<0.05);态度情况总体呈现男性(53.8%)高于女性(51.9%)、城镇居民(50.6%)低于农村居民(55.7%),文化程度偏低、年龄越大对待新冠肺炎疫情的态度越正向(P<0.05);行为情况总体呈现女性(88.3%)高于男性(84.3%),有医学背景(96.9%)高于非医学背景(86.8%),城镇居民(89.4%)高于农村居民(83.3%),文化程度越高、年龄越大的居民更具备良好(P<0.05)。在对疫情关注点、信息获取渠道和防护措施的调查中,关注疾病发展态势比例最高,为91.1%(95%CI:90.9~91.4);获取COVID-19相关信息来源于主流媒体的比例最高,为88.4%(95%CI:88.2~88.7);针对COVID-19采取的防护措施中前3位的是"减少外出,不去人群密集场所""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分别为99.5%(95%CI:99.5~99.6)、99.1%(95%CI:99.1~99.2)和98.4%(95%CI:98.3~98.5)。结论新冠疫情发生后,政府及社会对居民的大力宣传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居民认知、态度和行为的水平仍有待提升。随着新冠肺炎防控举措调整,应针对新发传染病流行的不同阶段在公众中及时开展精准的健康教育。
2020年08期 v.36 693-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782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4 ] - 吴怡;韩相如;钱东福;
目的探究大学生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产生焦虑的影响因素,为提升该群体心理防护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2月下旬,采用方便抽样法和滚雪球抽样法抽取江苏、河南两省1196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问卷开展网络调查。结果 19.6%的调查对象有焦虑症状。是否采取调整生活方式、玩手机和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倾诉、学习提升自我和寻求专业心理健康帮助对不良情绪缓解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经常交流组相比,从不与家人朋友交流疫情相关信息(OR=3.160,95%CI:1.149~8.691)的大学生更易焦虑;规律作息(OR=0.301,95%CI:0.143~0.631)、一般关注(OR=0.326,95%CI:0.142~0.748)或很关注疫情(OR=0.584,95%CI:0.362~0.941)的大学生更不易焦虑;两周内外出1~6次(OR=2.746,95%CI:1.423~5.301)或外出6次以上(OR=1.950,95%CI:0.999~3.807)和偶尔暴露(OR=3.712,95%CI:2.076~6.638)或经常暴露于创伤信息中(OR=2.251,95%CI:1.350~3.752)是产生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出现焦虑症状比例较高,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可显著改善不良情绪,良好社会支持、居家防护等行为可有效降低焦虑水平。
2020年08期 v.36 697-700+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4996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42 ] - 刘巧;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期,返校复学复课的卫生中职升学高考生的心理反应,为指导其应对心理应激反应提出有效应对策略和建议。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方法,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56名卫生中职升学高考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调查对象各项因子平均分与标准差均高于中国青年常模;出现心理问题(总分≥160分)的学生有49人,占31.41%;84人有强迫症状,占总人数的53.85%。不同性别学生敌意因子发生率,女生(33.98%)高于男生(16.13%);不同性别学生恐怖因子发生率,女生(32.98%)高于男生(17.74%);是否独生子女精神病性因子发生率,独生子女(34.15%)高于非独生子女(14.78%);不同家庭来源学生精神病性因子发生率,城市(37.50%)高于农村(16.67%);不同家庭结构学生焦虑因子发生率,非单亲家庭(24.03%)高于单亲家庭(3.70%);不同家庭结构学生恐怖因子发生率,非单亲家庭(30.23%)高于单亲家庭(11.11%)。结论在疫情特殊背景下,卫生中职高考生出现了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卫生中职学生的心理应激应对能力,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
2020年08期 v.36 701-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65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 ]
- 周培静;陈仁友;刘婷;魏霞;冷艳;孙桐;
目的了解山东省≥15岁成人二手烟暴露的水平、二手烟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对公共场所禁烟政策的支持情况,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全球成人烟草监测标准问卷,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法,在全省抽取6401名调查对象,用掌上电脑进行电子数据采集,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使用复杂抽样模块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过去7 d内,64.2%的成人居民报告暴露于二手烟。不同场所二手烟暴露率不同,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酒吧/夜总会(80.8%)、餐馆(56.9%)、家中(41.1%)、大学(38.3%)、工作场所(37.6%)、中小学校(室内和室外,28.6%)、政府大楼(16.2%)、医疗机构(14.4%)、公共交通工具(13.5%)。超过70%的人知晓二手烟可以导致肺部疾病(包括成人肺癌及儿童肺部疾病),而仅有44.2%的人知晓二手烟可以导致成人心脏疾病。对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的支持率较高,支持医院全面禁烟的比例最高,达93.1%,支持酒吧/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全面禁烟的比例最低,为71.4%。结论山东省成人人群二手烟暴露现状依旧严峻,公众对公共场所禁烟政策支持率较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控制二手烟暴露。
2020年08期 v.36 704-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26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 ] - 何景阳;王卫峰;王璐;周勇;
目的了解河南省无烟卫生健康系统创建工作的效果和不足,为今后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分级分类抽取河南省医疗卫生健康单位,采用卫生部《无烟医疗卫生机构评估标准评分表》中的暗访内容,通过隐秘拍摄、填写问卷的方式,对无烟环境和室内吸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调查183家卫生健康机构,在暗访内容满分100分的前提下,平均得分60.98分;河南省卫生健康系统宣传栏覆盖率77.05%,禁烟标识在人口处、等候区、楼梯和电梯四类场所覆盖率分别为75.41%、84.43%、85.79%和73.22%;92家医疗机构内,56.52%的医院销售卷烟,25.68%的医院设置室外吸烟区,95.65%的医疗机构内有吸烟现象,53.26%设置有戒烟门诊。结论河南省卫生健康系统控烟工作总体情况不佳,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大督查力度,把控烟工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同时广泛开展控烟能力培训和控烟宣传。
2020年08期 v.36 710-71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 麦剑荣;许镇;林丽娜;周玲;黄廷芬;
目的对电子烟使用情况及态度量表进行汉化,筛选条目并构建新的中文版量表,测量其信效度。方法构建课题组并对英文版的电子烟使用情况及态度量表进行翻译、回译、文化调适。于2019年9—11月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5所高校共60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结果经过严格的标准筛选条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量表各成分进行分析。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01,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431~0.874,重测信度为0.859。因子分析共提取8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281%。结论电子烟使用情况及态度量表中文版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估工具。
2020年08期 v.36 713-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94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 ] - 金伟;高欣怡;史泽环;臧嘉捷;贾晓东;黄翠花;汪正园;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蔬菜水果营养知识的"知信行"情况及开展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膳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上海市所有街道/乡镇,开展为期4个月的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均随机抽取至少3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居民认为蔬菜和水果不可替换的人数比例由66.7%上升至76.6%,认为每顿一定要有蔬菜约1/3~1/2的比例由41.7%上升至46.5%,过去3个月每顿都有蔬菜和水果的比例由32.3%和42.6%上升至35.6%和48.2%。健康教育后女性关于蔬菜和水果的食用情况均较男性好。15~44岁居民对蔬果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较好。低收入居民对蔬果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均最差,高收入最好。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肥胖居民对蔬果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膳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有效提升了上海市居民蔬果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应加强对男性、老年人、肥胖、中低等收入居民膳食知识的传播,以及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2020年08期 v.36 718-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 ] - 李鑫瀛;王昱;宋逸;马璇璇;廖鹏;乔冠华;王志锋;
目的了解北京市小学生及其家长抗生素相关知识、态度及用药行为现状,探索今后开展抗生素相关健康教育的方向。方法采用随机多阶段整群抽样,在北京市东城区抽取2所小学学生(n=719)及其家长(n=693)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小学生及其家长抗生素相关知信行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小学生知识平均分为(6.10±2.26)分(满分11分),家长知识平均分为(7.78±2.35)分(满分13分);家长态度平均分为(18.93±2.94)分(满分25分);家长抗生素使用行为平均分为(4.4±1.49)分(满分7分)。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水平越高(OR=1.51,95%CI:1.03~2.22)、抗生素合理使用态度越积极(OR=2.11,95%CI:1.28~3.49)的家长,越倾向于采取合理的抗生素使用行为。结论北京市东城区小学生及其家长抗生素相关认知整体水平较低,尽管家长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态度较为积极,但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行为较多,应针对学生和家长开展抗生素相关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家长采取合理的抗生素使用行为。
2020年08期 v.36 723-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28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 ] - 李子耕;王晓琪;云青萍;姜学文;张兹钰;王飞;史宇晖;常春;
目的了解内蒙古城市职业人群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使用情况以及使用频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职业人群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使用率,进而提高健康素养提供依据。方法以方便整群抽样的方式,通过网络问卷对呼和浩特市区和林格尔县4个企事业单位,共计323名职工进行调查。采用SPSS 18.0分析数据,描述调查对象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使用情况,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使用频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使用率为88.85%,其中,63.76%的人使用健康类微信公众号超过1年以上;主要使用健康知识技巧、卫生政策解读、健康数据管理3个功能。职业岗位、习惯和使用意愿对使用频率有显著影响,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相对于其他人员,OR分别为3.611和3.149;有既往使用习惯者相对于没有使用习惯者,OR=1.790;有使用意愿者相对于没有使用意愿者OR=2.123。结论调查对象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使用率高,职业岗位、习惯和意愿是影响其使用频率的因素,健康类微信公众号可以成为职业人群健康教育的可行渠道。
2020年08期 v.36 729-732+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 ] - 余彬;韩佳禹;杨诗凡;董佩杰;杨淑娟;
目的了解成都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健康信念,分类探讨艾滋病知识对健康信念的作用,寻求改进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措施。方法基于健康信念模式设计问卷,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抽得的成都市11所高校的1053名大学生进行人口学资料、健康信念与艾滋病知识的调查。结果大学生健康信念总分为(34.88±3.93)分,不同特征大学生的健康信念得分和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传播途径类艾滋病知识得分越高,对感知到易感性(b=0.137,P=0.030)、感知到益处(b=0.152,P=0.005)、感知到障碍(b=0.167,P=0.033)、自我效能(b=0.132,P=0.021)得分越有促进作用;传播途径类知识得分越高,对感知到益处(b=0.136,P=0.011)、感知到障碍(b=0.361,P <0.001)、自我效能(b=0.237,P <0.001)得分越有促进作用。非传播途径类艾滋病知识得分越高(b=0.674,P <0.001)、传播途径类艾滋病知识得分越高(b=0.823,P <0.001)、生源地为城市(b=-0.852,P=0.011)、有插入性行为经历(b=1.361,P=0.005)、学校类型为本科(b=1.042,P=0.008)、入学前所学学科为理科(b=0.714,P=0.019)、月生活费≥1500元(b=1.275,P=0.006)对健康信念总分越有促进作用。结论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对艾滋病相关健康信念起着一定作用,高校应强化但不局限于艾滋病知识教育,开展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需求,应重视对农村生源地、专科院校学生、文科学生、贫困学生的艾滋病预防教育。
2020年08期 v.36 733-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 ] - 谌丁艳;黄园园;周丽;王赟;李晓恒;
目的了解2017年深圳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抑郁及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初、高中各5所学校3893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深圳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0.6%,其中初中生为21.4%,高中生为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初中生而言,年龄增长(OR=1.151)、无关系亲密朋友("1~2个"与之比较:OR=0.318,"3~5个"与之比较:OR=0.204,"≥6个"与之比较:OR=0.138)、有噪声影响学校学习(偶尔/有时:OR=1.851,经常/总是:OR=2.075)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没有受过校园欺凌(OR=0.424)是保护因素(P均<0.05)。对高中生而言,户口所在地为城镇(OR=1.392)、无关系亲密朋友("1~2个"与之比较:OR=0.229,"3~5个"与之比较:OR=0.123,"≥6个"与之比较:OR=0.068)、有噪声影响学校学习(偶尔/有时:OR=1.396,经常/总是:OR=2.075)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自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OR=0.531)、没有受过校园欺凌(OR=0.566)、没有受过网络欺凌(OR=0.591)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深圳市中学生抑郁症状值得关注,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学生应及时进行疏导。
2020年08期 v.36 738-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813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8 ]
- 范丽琦;李春;杨小芳;陈翠莲;
目的评价互联网思维的全媒体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健康素养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的同时采用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全媒体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冠心病患者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经济支持意愿和健康素养总分分别为(30.25±4.56)分、(35.12±4.45)分、(7.12±1.14)分和(90.24±11.5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4.65±4.32)分、(30.45±4.34)分、(6.44±1.02)分和(78.80±10.12)(P<0.05);遵医用药、合理饮食、戒烟限酒、体育锻炼和自我监测达标率分别为92.98%、89.47%、78.95%、84.21%和78.95%,均高于对照组的78.43%、72.55%、60.78%、66.67%和58.82%(P <0.05);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程度和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分别为(75.32±8.45)分、(60.12±7.34)分、(80.24±9.12)分和(65.36±8.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45±7.56)分、(54.36±6.25)分、(72.45±8.56)分和(56.45±7.20)分(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全媒体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20年08期 v.36 751-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452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4 ] - 周桔丰;张瑞城;苏小玉;王青;何书连;邓萍;陈玲玲;陈丹;
目的探讨基于孕妇学校的饮食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10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基于孕妇学校的饮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饮食知识掌握情况、依从性、血糖控制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合理营养概念(98.08%)、平衡膳食概念(92.31%)、饮食结构特点(75.00%)、均衡饮食宝塔(86.54%)、结构特点(92.31%)和食物互补作用(98.08%)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调控、遵医嘱用药、规律运动、血糖监测、合理饮食和定期产检依从性得分分别为(2.87±0.60)分、(2.93±0.43)分、(2.95±0.55)分、(2.81±0.63)分、(2.93±0.56)分和(2.89±0.46)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别为(5.04±1.15) mmol/L、(8.04±1.26)mmol/L和(7.14±1.05)%,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不良妊娠率3.8%(2/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8/52)(P <0.05)。结论基于孕妇学校的饮食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2020年08期 v.36 755-757+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506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9 ] - 许倩;高学军;张巧红;藏磊;
目的评价基于同伴支持为主导的健康教育方法对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术后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自我效能及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术后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分为干预组72例,对照组6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及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联合应用基于同伴支持为主导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康复自我效能、康复效果、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锻炼自我效能、应对自我效能、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ER)总分分别为(43.10±6.20)分、(56.12±6.24)分和(99.22±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6.65±5.42)分、(48.74±6.20)分和(85.19±10.32)分(P<0.05);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腰腹肌肌耐力评分分别为(4.32±0.75)分、(7.45±1.23)分和(0.65±0.1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5.08±0.64)分、(11.24±1.52)分和(0.32±0.21)分(P<0.05);干预组健康教育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4.38%(P <0.05)。结论基于同伴支持为主导的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术后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自我效能感的养成,缓解疼痛程度,恢复腰椎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2020年08期 v.36 758-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413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 ] - 郭红丽;张葆鑫;
目的探究内蒙古儿童监护人安全用药的知识-态度-行为(KAP)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儿童安全用药宣教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家三甲医院就诊的12岁以下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儿童安全用药KAP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显示,监护人的"一日三次如何用药""用药时间""饭前服药方法""饭后服药方法""发烧到什么程度应服用退烧药""中药药品不良反应""外用药品的不良反应""药品存在不良反应""什么是抗菌药""是否可以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知晓率分别为29.12%、55.32%、84.02%、84.84%、77.04%、74.72%、80.78%、79.40%、55.50%、65.26%、77.28%。不同类型监护人的服药时间、发烧到什么程度用什么退烧药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5.02%的家长在儿童病情好转时马上停药;分别有53.44%、66.78%的家长在用药前坚持阅读说明书、关注有效期;13.22%的家长会自行加大药量;83.02%的监护人在患儿用药出现异常会考虑到与药物有关;只有38.82%的监护人家里经常备用抗菌药物;88.82%的监护人给儿童用药前会咨询专业人士;不同类型的监护人员对用药前关注有效期的行为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童监护人安全用药认知、行为态度有待改善,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应针对性开展安全用药健康教育,宣传安全用药知识与行为,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2020年08期 v.36 762-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577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7 ] - 李欣;
目的探讨发展社区体育服务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提高社区体育服务水平,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随机抽样(PPS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健身人群高血压(14.1%)、高血脂(11.4%)、糖尿病(9.5%)、骨质疏松(9.5%)的患病率低于非健身人群(高血压42.4%、高血脂33.3%、糖尿病27.2%、骨质疏松25.0%);健身人群生命质量量表8个维度评分生理机能(79.36±3.57)、生理职能(77.31±3.85)、躯体疼痛(79.03±2.97)、总体健康(78.17±5.09)、活力(80.05±4.61)、社会功能(76.82±3.76)、情感职能(77.62±3.81)、精神健康(81.35±5.12)均显著高于非健身人群(67.27±2.98、63.42±3.69、65.89±3.47、66.73±4.11、61.69±2.99、68.52±3.74、62.84±3.48、62.65±3.08)(P<0.05);老年人运动项目中,健身操(r=0.167)、舞蹈(r=0.180)、球类运动(r=0.211)、武术(r=0.137)、游泳(r=0.166)与社区体育服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 <0.05),老年人常见病的患病率与社区体育服务呈显著的负相关(r=-0.179,P <0.05),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与社区体育服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186,P <0.05)。结论社区体育服务与老年人健身活动的开展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加强社区体育服务建设,有助于促进老年人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2020年08期 v.36 768-771+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949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 ] - 杨淋淋;周学馨;唐贵忠;何中臣;冯显东;王中灿;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对健康档案的认知情况,为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服务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配额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主城九区居住时间≥6个月的一般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900人。77.8%的样本人群认为建档有必要,53.7%的样本人群关注健康档案的内容,主要关注的是健康体检信息(52.4%)。74.8%的样本人群对电子健康档案共享持赞同态度。样本人群对健康档案的知晓率为75.1%,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户籍对健康档案的知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知晓途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2%)。结论居民对健康档案的知晓情况受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户籍等因素的影响;其健康意识较低,对健康档案作用的认知较片面;健康档案的传播途径有待深入拓展;居民对电子健康档案的认可度较高,但其安全性有待提高。
2020年08期 v.36 772-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