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睡眠时长对山东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张嘉文;江靖雯;罗晓蕾;韩雪梅;

    目的 探究青少年睡眠时长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2020—2021学年青少年健康主题数据库数据(the Database of Youth Health,DYH),通过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睡眠时长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共纳入山东省7169名青少年,每日平均睡眠时长(6.94±1.07)h,睡眠不足8h者占比72.91%;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占比27.47%。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睡眠时长≥8h/d的青少年相比,睡眠时长<8h/d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较高,OR值为2.057(95%CI:1.797~2.355)。结论 山东省青少年睡眠不足问题严重,容易引起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的风险最高。

    2025年01期 v.41 3-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9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北京市老年人认知功能现状与晚年危险因素、社会心理的关联研究

    林郁婷;王华丽;纪颖;田宇;巩俐彤;张明明;陈子砚;常春;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北京市老年人晚年可改变的风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现状。方法 于2023年5—6月在北京市开展的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抽取社区和养老院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使用SPSS27.0软件对不同认知功能水平的老年人群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索认知功能的关联因素。认知功能采用我国香港及内地学者共同开发的一款简易认知评估工具进行评估。结果 共纳入老年人349名,平均年龄(73.0±10.5)岁,大部分受过小学和初中教育,认知功能总分的平均值为(24.3±1.6)分。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认知功能水平往往较低(β=-0.90,95%CI:-1.37~-0.43),体育活动高水平组和中水平组的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水平更高(β=0.38,95%CI:0.00~0.76;β=0.77,95%CI:0.23~1.31)。结论 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认知健康干预,并强调老年人定期进行记忆检查的重要性。

    2025年01期 v.41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次数:3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某医院产检孕妇的音乐行为、运动锻炼与情绪的关系研究

    芦琪乐;韦欣雨;王艳梅;俞丽丽;雷迅;范尧;

    目的 探讨运动锻炼在妊娠期妇女音乐行为与情绪间的中介效应,以及音乐行为和运动锻炼对情绪的交互效应。方法 采用自制音乐行为问卷、中文版孕期体力活动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对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的部分妊娠期妇女进行调查,采用Process中介模型、引入交互项的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音乐行为、运动锻炼对妊娠期妇女情绪的影响机制。结果 妊娠期妇女音乐行为得分的中位数为-0.07(-0.45,0.23)分,运动锻炼能耗值的中位数为3.70(0.80,9.60)MET-h/week,运动锻炼达标人数为542人(34.60%);正性情绪得分的中位数为28.00(22.00,31.00)分;抑郁情绪得分的中位数为4.00(2.00,6.00)分,抑郁阳性数为78(4.98%)。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音乐行为与运动锻炼(r=0.256)、正性情绪(r=0.201)均呈正相关,运动锻炼与正性情绪呈正相关(r=0.184)(P<0.05);但音乐行为(r=0.004)、运动锻炼(r=-0.048)与抑郁情绪均不相关(P>0.05)。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音乐行为→运动锻炼→正性情绪路径中,总效应值为2.337(95%CI:1.786~2.927),间接效应值为0.433(95%CI:0.265~0.622),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18.51%,表明运动锻炼在音乐行为与正性情绪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在音乐行为→运动锻炼→抑郁情绪路径中,总效应(95%CI:-0.259~0.288)和直接效应(95%CI:-0.189~0.377)均不显著,而间接效应显著为-0.080(95%CI:-0.154~-0.012),表明运动锻炼在音乐行为与抑郁情绪间存在遮掩效应。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音乐行为和运动锻炼的交互项系数为负(P<0.05),表明音乐行为和运动锻炼对正性情绪存在替代模式的交互效应。结论 运动锻炼在音乐行为与正性情绪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且音乐行为和运动锻炼存在替代效应。故可认为妇女在妊娠期进行音乐行为和运动锻炼,有利于促进自身情绪健康。

    2025年01期 v.41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3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社交媒体使用中信息超载对大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王文乐;陈建斌;任鹤平;张丽娜;

    目的 探讨大学毕业班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信息过载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方法 利用多阶层随机抽样法在某市随机抽取5个高校,并采用社交媒体信息超载(SMIO)量表、卑尔根社交媒体成瘾量表(BSMAS)、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抑郁-压力-焦虑量表(DASS-21)对5所高校大学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1575份问卷,其中有效回收1543份。结果 大学毕业班学生中除性别之间BSMAS得分与专业之间SE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SMIO、BSMAS及SES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ASS-21及分量表得分比较:女生较男生高,专业类别中艺术文史类得分>经济管理类>理工类>生物医学类,城市高于农村,社交媒体使用时间>5年的毕业班学生高于使用3~5年及<3年的毕业班学生,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MIO与抑郁、压力、焦虑及DASS-21得分均呈正相关(r=0.363,0.309,0.358,0.372;P均<0.05),BSMAS与抑郁、压力、焦虑及DASS-21得分呈正相关(r=0.397,0.327,0.382,0.401;P均<0.05),SMIO、BSMAS与SES得分呈负相关(r=-0.321,-0.493;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生源地(β′=-0.085)、社交媒体使用时间(3~5年:β′=0.435;>5年:β′=0.708)、社交媒体信息超载(β′=0.526)、社交媒体成瘾(β′=0.432)及自尊得分(β′=-0.387)(P均<0.05)均为大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 社交媒体信息超载对大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负面影响,信息超载程度越高,其自尊水平越低。此次研究分析大学毕业班学生信息超载现状,为高校针对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及社交媒体使用时间的大学生进行适当引导提供依据,帮助毕业班学生塑造自信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面对社会生活。

    2025年01期 v.41 23-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19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和感恩的调节作用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中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史华伟;邓嵘;王凤霞;

    目的 以江苏省无锡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压力性生活事件、感恩、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路径机制。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问卷、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感恩问卷以及基本心理需要量表,抽取江苏省无锡市14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网络成瘾、基本心理需要、感恩得分依次为(64.68±15.63)分、(46.52±14.48)分、(91.79±11.24)分、(65.46±9.53)分;压力性生活事件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r=0.16,P<0.01),也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感恩、基本心理需要(r=-0.09,-0.24;P<0.05);网络成瘾和感恩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显著负相关(r=-0.32,-0.34;P<0.001),感恩和基本心理需要显著正相关(r=0.22,P<0.001);压力性生活事件既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β=0.13,t=2.78;P<0.05),也可以通过基本心理需要和感恩间接影响网络成瘾(β=-0.24、-0.23,t=-5.62、-5.42;P<0.001)。结论 压力性生活事件可以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心怀感恩的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压力性生活事件进而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

    2025年01期 v.41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154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娄鹏宇;刘心雨;王艳霞;董志伟;赵忠涛;于兆锋;

    目的 改善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方法 分层整群方法抽取山东省6所高校4036名大学生开展调查,采用随机森林、线性回归等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相关行为得分(3.94±0.87)分。健康投资、宣传制度、健康实践、心理健康、家庭关系、平台建设和反馈制度等重要因素得分依次为608.08、374.04、311.48、284.46、263.12、262.78和200.87分。心理健康(β=-0.072,P<0.001,95%CI:-0.093~-0.051)、健康实践(β=0.021,P<0.001,95%CI:0.011~0.032)、平台建设(β=0.013,P<0.05,95%CI:0.002~0.025)显著调节了健康投资与健康相关行为关系。结论 健康投资是关键因素,行为心理层、政策环境层重要性大。人际网络层与健康投资未互动。完善机制提高政策效果,多措并举促进健康投资,强化社会支持、应用智慧数据促进人际网络层与健康投资交互。

    2025年01期 v.41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106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生命意义感和错失恐惧对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学生倦怠的链式中介效应

    王汉卿;郝阳;孙洪礼;张泽伟;曹凡;王莹;

    目的 探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大学生学习倦怠间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和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量表、学习倦怠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错失恐惧量表,对南京某高校952名大学生进行调研。结果 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生命意义感、错失恐惧和学习倦怠得分分别为(72.69±15.94)分、(44.46±9.27)分、(18.04±6.05)分和(58.00±9.73)分。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r=-0.107,P<0.01),与错失恐惧、学习倦怠呈正相关(r=0.385,0.358;P<0.001);生命意义感与错失恐惧、学习倦怠呈负相关(r=-0.181,-0.172;P<0.001);错失恐惧与学习倦怠呈正相关(r=0.301,P<0.001)。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对学习倦怠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288,95%CI不包含0)。手机社交媒体依赖负向预测生命意义感(β=-0.115,P <0.001),正向预测错失恐惧及学习倦怠(β=0.371,0.288;P<0.001),生命意义感负向预测错失恐惧及学习倦怠(β=-0.146,-0.111;P<0.001),错失恐惧正向预测学习倦怠(β=0.162,P<0.001)。结论 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可以直接影响学习倦怠,也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错失恐惧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学习倦怠。

    2025年01期 v.41 39-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282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行为改变技术在健康行为中的研究进展

    周阳;张澳华;尹闺阁;胡红娟;

    行为改变干预是促进健康行为的重要策略,可有效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行为改变技术是将行为改变干预措施分解、细化,提取出来有效成分。充分挖掘和利用行为改变技术可实现干预效果的最大化,提高和维持健康行为的依从性。本文对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历程、具体内容、作用机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性综述,以期为开展行为干预提供指导。

    2025年01期 v.41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7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HAPA模型在护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简介

    刘艳;冯雯娟;李仲妍;张智香;

    本文简要概述了HAPA模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理论框架及模型优势,探讨了该模型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疾病应用领域、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分析了应用过程中的不足并尝试提出解决建议,以期为HAPA模型在护理健康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01期 v.41 50-5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118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调查研究

  • 2021年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倩茹;刘薇薇;杨庆华;杨如艺;雷迅;段渝波;郭田;

    目的 分析2021年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重庆市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简单随机与概率比例规模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抽取重庆市部分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 2021年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6.41%。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3.03%、29.79%、23.73%;安全与急救、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和传染病防治6类问题的健康素养水平为45.86%、40.81%、32.68%、29.44%、28.38%和27.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城镇居民为参照,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OR值为0.130(95%CI:0.003~0.273);以男性为参照,女性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OR值为0.875(95%CI:0.811~0.944);以15~24岁年龄组为参照,55~岁、65~69岁年龄组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OR值分别为0.408(95%CI:0.311~0.535)、0.304(95%CI:0.227~0.406);以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为参照,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或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值分别为3.204(95%CI:2.907~3.533)、5.750(95%CI:5.057~6.537)、7.223(95%CI:6.158~8.472);以公务员为参照,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学生、农民、工人、其他企业人员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OR值分别为0.447(95%CI:0.266~0.753)、0.388(95%CI:0.201~0.750)、0.421(95%CI:0.254~0.699)、0.398(95%CI:0.238~0.668)、0.394(95%CI:0.237~0.657)。结论 重庆市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差异。未来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应将老年人、农民、低文化程度、低收入人群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2025年01期 v.41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97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在石家庄市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应用现状与需求

    王思璠;钟玉依;潘悦;赵绍昂;马家慧;李晟赫;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社区居家老年人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优化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在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 采取整群和随机抽样结合的方法,抽取石家庄市内4区8个调查社区,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395名居家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使用基本资料调查表、社区居家老年人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需求问卷调查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石家庄市社区居家老年人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得分为(58.77±6.51)分,老年人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较高,呈现需求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性(β=1.349,95%CI:0.165~2.533)、行动能力严重困难(β=4.159,95%CI:0.172~8.146)、疼痛/不舒服处于中度困难(β=3.373,95%CI:1.515~5.230)和严重困难(β=4.400,95%CI:2.102~6.698)、焦虑/抑郁处于中度困难(β=2.839,95%CI:1.521~4.157)和严重困难(β=2.586,95%CI:0.916~4.256)是老年人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保护因素;70~79岁年龄组(β=-1.780,95%CI:-3.196~-0.363)、80岁及以上年龄组(β=-1.865,95%CI:-3.637~-0.094)、初中/中专文化程度组(β=-1.580,95%CI:-3.097~-0.063)、未患慢性病组(β=-2.269,95%CI:-4.387~-0.152)、城镇居民医保(β=-2.503,95%CI:-4.075~-0.930)、新农合(β=-2.670,95%CI:-4.503~-0.837)、自费(β=-4.392,95%CI:-6.845~-1.939)、日常活动能力严重困难(β=-7.899,95%CI:-13.566~-2.232)是老年人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危险因素。结论 石家庄市社区居家老年人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较高,相关部门应从老年人身心特点出发,结合实际服务需求,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有层次性、可及性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

    2025年01期 v.41 62-6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15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2~18月龄幼儿辅食添加和胃肠道健康的关联研究

    李文佳;朱海燕;梁思雨;刘兰;王瑞琛;訾天琪;李洁;

    目的 了解12~18月龄幼儿辅食添加和胃肠道健康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联,为指导幼儿辅食添加和改善幼儿胃肠道健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2年3—12月期间,在北京市随机招募260名12~18月龄幼儿及其照护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幼儿辅食添加和胃肠道健康之间的关联。结果 260名幼儿中,有179(68.9%)名幼儿为适龄辅食添加。辅食添加种类中,谷类根茎类和富含维生素A的蔬果添加人数最多,分别为99.6%(259/260)、98.8%(257/260),豆类和坚果占比最低24.6%(64/260)。胃肠道问题中发生人数最高的是便秘33.8%(88/260)。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辅食中添加奶制品幼儿在过去1周内发生便秘、胀气和腹胀的概率比辅食中不添加奶制品幼儿更高,OR值分别为0.519(95%CI:0.286~0.941)、0.480(95%CI:0.250~0.922)和0.349(95%CI:0.156~0.780);辅食中添加其他水果和蔬菜幼儿在过去1周内发生腹泻的概率比辅食中不添加其他水果和蔬菜幼儿更高,OR值为2.202(95%CI:0.813~5.961)。结论 辅食添加过早和过晚的问题仍然存在,胃肠道问题在幼儿中的发生率约占1/3,辅食添加和胃肠道问题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2025年01期 v.41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精准健康教育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刘祖素;黄晓兰;

    目的 评价精准健康教育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干预效果,为社区基层医疗机构更高效地管理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抽签法随机抽样,选取上海上钢社区全科门诊的260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给予精准健康教育干预,在入组、干预6个月及12个月进行综合评估。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后2组血尿酸、血糖、血脂、血压、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 2组患者血尿酸、SAS、SF-12、CDSMS总分、认知症状和医患沟通的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尿酸、SAS、SF-12、CDSMS总分、认知症状和医患沟通随干预时间变化趋势不同。干预12个月,干预组血尿酸(363.00±34.56)umol/L、SAS(40.98±8.34)分、SF-12(830.00±92.89)分、CDSMS总分(26.38±8.82)分、认知症状(13.35±5.26)分和医患沟通(7.41±2.8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血尿酸(381.03±39.91)umol/L、SAS(43.19±5.44)分、SF-12(793.08±97.43)分、CDSMS总分(20.25±9.70)分、认知症状(9.95±6.57)分和医患沟通(5.70±3.24)分(P<0.05)。结论 精准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降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基层慢性病健康教育推广意义。

    2025年01期 v.41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56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生活方式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系

    辛照华;凯迪热娅·克依木;李秀秀;陈晓丽;井玉荣;刘馨雅;王鹏飞;王颖;阮晔;

    目的 探究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对上海市虹口区2500名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根据统一纳入排除标准,采用标准化量表,由经过培训的研究者一对一评估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生活方式等状况。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地中海饮食量表(Mediterranean Diet Score,MDS)、老年人体育活动量表(Physical Activity Scale for the Elderly,PA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等进行调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活方式因素与MCI之间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分析中,具有过长睡眠时间(大于9h)(OR=1.472,95%CI:0.821~2.640,P=0.020)、中水平地中海饮食习惯(OR=2.041,95%CI:1.140~3.654,P=0.016)及低水平地中海饮食习惯(OR=3.500,95%CI:1.460~8.393,P=0.005)、低水平体力活动(OR=1.793,95%CI:1.079-2.980,P=0.024)与MCI患病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是MCI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每名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倡导具有保护作用的生活方式,规避具有高风险的生活方式,助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2025年01期 v.41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6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潍坊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功法;林艳;赵兵强;高伟博;俄立梅;

    目的 了解潍坊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并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居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对潍坊市18岁及以上的6730名常住居民开展调查,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城乡居民间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潍坊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使用优势分析对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使用交互作用分析探讨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潍坊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18.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生活在城市(95%CI:0.68~0.95)、文化程度高(95%CI:0.07~0.51)、家庭月总收入在1500~7999元(95%CI:0.45~0.80)和有慢性病(95%CI:0.67~0.93)是心理健康素养的保护因素,年龄在60岁以上(95%CI:1.21~3.29)为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地区与年龄之间的交互项RR为0.82;地区与文化程度之间的交互项RR为1.24(P均<0.05)。结论 潍坊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较高,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和达标率更高,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文化程度、工作、年龄、家庭月总收入、慢性病、地区,且地区与年龄之间可能存在拮抗作用,地区与文化程度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2025年01期 v.41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7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通知

    <正>《中国健康教育》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中国健康教育》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预防医学、卫生学类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从2021年10月开始研究,研究工作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共32个单位的148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项研究工作,全国各地94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表的评审工作。经过定量筛选和专家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7种核心期刊。

    2025年01期 v.4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稿约

    <正>《中国健康教育》杂志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是我国目前惟一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专业学术期刊。《中国健康教育》杂志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25年01期 v.41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